最近,「巴西蛋」成熱搜,又意外扯出食安問題,讓消費者心驚膽戰。國人幾乎每天都會吃雞蛋,甚至吃到兩顆以上,現在才知道《食安法》管不到雞蛋,只能勸導、無法強制業者標示有效日期,有人怕到不敢隨便買雞蛋了,改吃國產有機蛋,但並非人人都吃得起,到底該如何避雷,才能買到好蛋?
如果不是「巴西進口蛋」事件愈演愈烈,國人根本不知道《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簡稱食安法)並無強制要求雞蛋業者標示有效期限之規範,政府只能勸導業者自行填寫、不能強制。
雖然政府未強制規定,卻有九成都會標示「有效日期」,以食藥署的人力,根本不可能稽查洗選蛋有效日期的真偽,這種「自由心證」的填寫方式,也只能憑廠商的良心了。
既然洗選蛋的「有效日期」無法確認真假,台灣缺蛋又是常態,政府鐵定還會進口雞蛋,消費者又該如何避雷?才能選到新鮮的雞蛋?
台灣的雞蛋種類繁多,食用大宗是一般國產雞蛋,而主要通路分成傳統的雜糧行、傳統菜市場,以及全聯、大潤發、家樂福等賣場通路。
在傳統市場買雞蛋,該注意哪些事項?
一、先看雞蛋的大小,最好挑選大小適中的蛋。比較大顆的,通常都是年長的母雞所生,會有彈殼較薄的問題;小顆的蛋多為初產蛋,是18~28周齡母雞初產下的雞蛋,重量在42∼53公克間,也有可能是發育不良母雞所生產。
二、再來是看蛋殼,建議挑選表面光滑、毛細孔較細緻、沒有破損裂痕、厚薄剛好的雞蛋。因為蛋殼的狀態與母雞的健康及飼齡有關,不要挑選表面過於粗糙或太薄的雞蛋。一般而言,母雞年紀較大或體弱生病時,產出的蛋殼會比較粗糙,所以雞蛋愈光滑,代表母雞愈健康。
三、由於蛋殼厚度難以辨識,若體積相同的雞蛋,建議選拿在手上較重的雞蛋,不要挑選會明顯晃動的雞蛋。雞蛋愈新鮮內容物愈濃稠,拿到耳邊搖晃,比較沒有震動感,如果會搖晃,表示不新鮮。
四、雞蛋一端較尖、一端較鈍,將雞蛋放在光線下看較鈍一端的氣室,氣室愈小表示愈新鮮。雞蛋擺久了,氣室會變大。
圖/為確保不要吃到壞蛋,建議料理時不要直接將雞蛋往鍋裡丟,而是先打在碗裡觀察,以免一顆蛋而毀了一道菜。Pexels by Polina Tankilevitch
如果是到超市買蛋,又該注意什麼呢?
一、選擇有認證標章的國產雞蛋相對安全,例如CAS(優良農產品標章)、HACCP(危害分析重點管制)、TAP(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有機認證、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CNS㊣等,相對有保障。
二、優先買冷藏的雞蛋,而且密閉式的冷藏櫃比開放式的冷藏櫃好,因為冷藏比常溫更能維持新鮮度與延長保存期。
三、建議選擇可以溯源從飼料、生產到洗選的全過程,以及使用冷藏配送儲存的雞蛋品牌。
四、生產日期以及有效日期。
但,近日出現巴西蛋「有效日期標示錯誤」事件,民眾也只能將洗選蛋的有效日期當參考了。
不過,為確保不要吃到壞蛋,建議不要直接將雞蛋往鍋裡丟,而是先打在碗裡觀察,以免一顆蛋而毀了一道菜。
打蛋時,也可用肉眼觀察蛋汁,沒有雜質以及血滴代表新鮮,還可以看一下蛋白是否稠密透明;蛋黃是否完整圓厚且立於蛋白中間、Q彈結實,這些都代表雞蛋很新鮮,反之則可能存放較久,建議儘快食用完畢。
即便記住上述的避雷方式,也無法確保不會吃到壞蛋。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提醒,依照農業部的指引,雞蛋剛生下來時,外殼會有一層薄膜,有助於保存更久,不過經洗選後,薄膜就會被沖洗掉,保存期限大大下降,建議儘快於4周內吃完。如果民眾在採購「散裝」蛋時,發現有變質腐敗,也可撥打1919檢舉,罰則相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