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統計,截至今 2025 年 9 月底,已預計有 47 項藥品退出台灣市場。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這些藥品都是依規定提前通報的退場作業,多數藥品有學名藥可替代,不會造成實際缺藥問題。不過用於器官移植的針劑型抗排斥藥物—免疫抑制劑 cyclosporine 因原廠停止產線,預計只會供貨到明年底,針對這部分會啟動專案進口,另《藥事法》修法也授權食藥署在缺藥期間可以統一控貨。食藥署長姜至剛也進一步表示,已另提藥事法修正草案,未來不再限於必要藥品清單,藥廠若要停產或退出台灣市場,都須提前半年通報。
今年已有 47 項藥品擬退出台灣,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重申,這些藥品都是依規定提前通報的退場作業,多數藥品有學名藥可替代,不會造成實際缺藥問題,民眾無需擔心用藥受影響。
原廠藥退出台灣市場頻傳,姜冠宇醫師提2可能解方
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今年截至 9 月底,已有 47 項藥品提出退出台灣市場。「未來還會更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近日告訴媒體,太多原廠退出,少了產業交流機會,無奈官方釋放出來訊息偏懲罰思維。
姜冠宇認為好貨自然會在值得的市場流通,藥品退出台灣市場頻傳,此事唯二解方是提升健保費、民眾可自費買藥。石崇良今天上午出席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就「重大食安事件處理之檢討與食安稽核人力不足問題」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詢,會前接受媒體聯訪再次被問此事。
衛福部長石崇良:47項藥品幾乎都有可替代學名藥
石崇良表示,近期提及的 47 項藥品,是藥品停止供應的通報案件。這些藥品有藥證,或是供應健保使用,因此依法需提前通報半年內即將退場的情況,但這不代表市面上會出現缺藥問題,這 47 項藥品幾乎都有可替代的學名藥可用,所以不會造成實際的缺藥情形。
石崇良說,僅有 1 項用於器官移植的針劑型抗排斥藥物因停止供應而較為特殊,雖然市面上還有其他口服劑型,但針劑在臨床上具有必要性,該藥品年用量約為 4.8 萬劑,目前國內庫存預估可使用至明年底,已找到同成分的產品,將以專案進口方式補足。
補充說明:國內藥師觀察發現,過去 10 年間僅 13 款原廠藥退出台灣市場,但今年一年就有 7 款原廠藥相繼撤離,包括:化痰藥氣舒痰液、高血壓藥安普諾維膜衣錠、止痛消炎藥萬克適錠、氣喘用藥可滅喘懸浮吸入液、降血脂藥美百樂、抗憂鬱藥百憂解等,顯示國內藥品供應出現警訊。
衛福部食藥署指出,2025 年截至 9 月底,計有 47 項藥品提出退出台灣市場,但經評估,其中 25 項有「三同」(同成分、同劑型、同劑量)學名藥可替代,另 21 項雖無三同藥品,但也有同成份、不同劑型,或藥理機轉類似、適應症相同的藥品可銜接使用。
不限必要藥品清單,未來擬停產或退出台灣須提前通報
石崇良表示,食藥署將盡快讓專案進口的短期替代藥品也將納入藥害救濟範圍,保障使用者權益。
針對藥品供應問題,正在研擬新措施,包含擴大通報範圍,未來不再限於必要藥品,所有藥品退場前都須提前 6 個月通報;缺藥期間統一調控供應,避免搶藥或囤藥潮,維持供應穩定。
參考資料:藥品供應資訊平台
本文轉載自2025.10.13「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