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疫期間,適逢夏季結石好發季節,醫師提醒有結石病史的民眾,復發機率高需特別留意!台中一名65歲的楊先生,30多前曾患有腎結石病史,當時害怕開刀的他,選擇藥物治療,但後續沒有追蹤結石狀況。直到今年出現腰痛、血尿症狀,自覺可能是結石復發至門診就醫,沒想到透過X光及超音波檢查竟發現,左側腎臟出現比一顆雞蛋還大,長達8公分的鹿角狀結石!
鹿角形腎結石多是結石長期阻塞造成,發生率約佔10~15%
烏日林新醫院泌尿科蕭惟中醫師表示,鹿角形腎結石大多是結石長期阻塞所造成,發生率大約佔了10~15%,是腎結石中較難處理的結石類型。以往必須接受多次手術,全部療程至少得拉長一至兩個月,或是手術必須一次穿刺兩個以上的腎造廔口,對腎功能影響較大,增加出血或感染等併發症的風險。
不過,現在新式手術多採雙鏡聯合碎石術,合併使用健保給付的腎臟鏡及自費軟式輸尿管鏡,對腎功能影響較小。蕭惟中指出,在與患者討論及評估後,最後決定採用「經皮穿腎取石術」,僅需於腰部開約1公分的小傷口,利用腎臟內視鏡進入將結石打碎夾出,手術時間約3小時,住院時間只需4天。不
只推翻楊先生一直以來,對傳統手術傷口大、住院時間長的既定印象,更讓過去一直害怕手術的楊先生在術後忍不住表示:「原本以為住院至少要10天以上,所以拖了30年才開刀,早知道就早點處理了。」
圖/烏日林新醫院泌尿科蕭惟中醫師表示,鹿角形腎結石大多是結石長期阻塞所造成,發生率大約佔了10~15%,是腎結石中較難處理的結石類型。烏日林新醫院提供
小心!腎結石延誤治療,恐演變成腎衰竭需終身洗腎
蕭惟中提醒,由於腎結石的症狀不明顯,很多患者都是因反覆出現無痛性血尿或泌尿道感染才發現,若是延誤治療,恐會導致腎臟機能嚴重受損,合併出現腎臟水腫、萎縮,演變成末期腎衰竭需要終身洗腎,或是出現嚴重敗血症危及生命,嚴重性不容小覷。
男性腎結石發生率是女性4倍!5成患者易在5~7年內復發
且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結石發生率是女性的4倍,在台灣盛行率約10%,根據統計約5成的患者在5~7年內會再度復發。因此,呼籲大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除了做好防疫措施,也要留意身體其他疾病的警訊,每天補充足夠水分至少2000c.c.至3000c.c.;減少憋尿的情形,避免使尿液淤積形成結石。
另外,高蛋白飲食會增加結石發病率,建議適量補充;防疫期間也要避免過度飲食、保持運動的習慣。如果自己或家族有結石病史,常有泌尿道感染或出現血尿、腰痠腰痛等症狀,建議及早就醫。
(本文由烏日林新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