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

自己就是自己的家,張曼娟:並非世界虧待我們,是我們苛薄了自己

人生半途,該有什麼樣的風和日麗和雨雪黃昏?
自己就是自己的家,張曼娟:並非世界虧待我們,是我們苛薄了自己 《自成一派》/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時間會帶走很多珍貴的東西,但它肯定也會留下一些寶藏。專注於此刻,因為它將帶領我們走向未來。」不再患得患失,不必結黨結派,說自己想說的話,成為自己的主人。不再懼怕與眾不同,也能甘於平凡知足。(本文節錄自《自成一派》一書,作者:張曼娟,以下為摘文。)

八年來,我與思覺失調的父親和認知症的母親共同生活,在外籍看護阿妮的協助下,成為青銀共居的典型。

父母親不可避免的愈來愈老,但是他們的健康狀況並沒有惡化,原本以為自己活不過九十歲的父親,正朝向百歲前行。

認識我們的鄰居和朋友常常豔羨的說:「沒見過愈老愈健康的,妳是怎麼辦到的?真的太會照顧了。」

不是因為「會照顧」,才成為照顧者的;而是因為我們願意承擔,才「會照顧」的。

在照顧這件事上,完全可以見出一個家庭的功能性是否強大。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姐妹兄弟很和氣,父母都慈祥。」小時候每個孩子都會唱這首歌,短短幾句歌詞勾勒出家庭的理想樣貌,然而,有多少家庭真的是如此美滿呢?

「可愛的家庭呀,我不能離開你,你的恩惠比天長。」優美的旋律猶在耳邊,卻又有多少孩子從小就渴望著逃離家庭,逃到天涯海角,永無瓜葛?

有時候我覺得,美滿的家庭只是個憧憬,如果沒有人是完美的,又怎麼會有完美的關係與家人?

並不是每個家庭都因為愛而締結;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在期待與祝福中誕生;並不是每個人與家人相處都感到安全和溫暖,這是一個事實。它說明了「你的家庭不是你(所以為)的家庭」。

我認識這樣的朋友,前半生與原生家庭關係不好,覺得痛苦不已;後半生則因為無法與家人和解,內心十分糾結。雖然他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與妻兒的關係很親密,卻還是感到遺憾。

「這是你可以改變的事嗎?」我實在忍不住問他。

「我一直希望可以改變,我也一直很努力。」他說。

「人與人之間講的是緣分,血緣關係也是。你的太太和兒子因為你的遺憾覺得很無力,不管他們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消除你的痛苦。對你來說,他們應該才是最珍貴的家人,不是嗎?」他沉默了片刻,點點頭。

「放下執著,活在當下。對吧?」

人生半途,該有什麼樣的風和日麗和雨雪黃昏?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圖/人生半途,該有什麼樣的風和日麗和雨雪黃昏?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斷捨離」,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特效藥

假設沒有建立新的家庭,沒有家人,能夠得到幸福嗎?從原生家庭千瘡百孔中走出來的人,能夠掙扎著長大,下定決心從泥淖中爬出來,更應該珍愛自己,自己就是自己的家。

小時候盼望著快點長大,長大才發現世界並沒有變得更好,摸爬滾打中,歲月倏忽而逝,才剛跨過中年,怎麼就成了長輩?

當長壽時代來臨,成為長輩的歲月愈來愈長,卻沒有人告訴我們該怎麼成為長輩。自以為是、倚老賣老、以自我為中心、霸道、頑固、迂腐、貪婪、吝嗇、嘮叨、落伍……這一類的負面形容,都是我們避之唯恐不及的。豁達、自在、溫暖、氣派的大人,才是我們的追求。

這些良好的品格,並不是成了長輩才開始修為的,而是人生下半場的當務之急。我們必須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甚至感謝自己,世界才能漸漸完整。

認識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們從大人的喜怒中評價自己;求學階段,則要從成績與評量裡為自己排序。

為了不要太標新立異,我們學會隱藏真實情緒,說出言不由衷的話。為了怕孤獨,所以討好他人,把自己偽裝成另外一個人。

我們不敢顯露出自己真實的樣子,如果大家都不喜歡這個樣子該怎麼辦呢?於是,我們戴著假面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同時感受到內心愈發荒蕪。

弔詭的是,哪怕如此,還是有人不喜歡我們,還是會被背叛、被邊緣化,很多時候還是覺得不開心。年紀愈來愈大,愈覺得心中不平衡,覺得被辜負了。

看見年輕人所擁有,而自己已經沒有的一切,便有一股說不清的失落和怨忿油然而生。

並不是世界虧待了我們,而是我們苛薄了自己。

我就是我,不是其他人,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世界。

不再患得患失,不必結黨結派,說自己想說的話,成為自己的主人。不再懼怕與眾不同,也能甘於平凡知足,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自成一派,何等自在。

《自成一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作者:張曼娟,天下文化出版圖/《自成一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作者:張曼娟,天下文化出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