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一名男網友在社群媒體分享,自己買了芥末章魚食用,發現章魚腳上有「藍環」,疑似為新聞媒體報導中的——劇毒藍環章魚,且下嘴唇還出現微微發麻感,緊急到急診就醫,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究竟誤食藍環章魚會怎麼樣?藍環章魚煮熟還有毒素嗎,有無解藥?《健康遠見》一文解答,並進一步帶你認識藍環章魚與一般章魚的外觀差異。
男買芥末章魚驚見疑似「藍環」觸角,緊急催吐至急診就醫
該名男網友回憶當時症狀表示:「食用後下嘴唇出現微微很些微的發麻,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引起的還是太緊張引起的。嚇都嚇死了,沒特別注意(其他症狀),當下只關心能不能正常呼吸。」自己也立即催吐,並前往急診就醫。
而急診醫師在了解網友疑似誤食藍環章魚後,建議他留意自身症狀,並表示若隔天未出現呼吸困難等異常,通常問題不大,但如有呼吸困難應立即回診。而網友事發後聯繫販售芥末章魚的店家,店家則回應,其供貨商提供的資料及檢測報告顯示產品符合台灣食安法規,儘管如此,他仍感到後怕。
藍環章魚可以吃嗎?含河豚毒素煮熟也會中,留意7中毒症狀
根據農業主題館有毒海洋動物——藍環章魚介紹,藍環章魚屬共包含 3 種藍環章魚(Blue-ringed octopus),分別為大藍環章魚、小藍環章魚和藍紋章魚。
藍環章魚為無脊椎動物中首先發現含有河魨毒(河豚毒素)之物種,身長藍環章魚大小身長約 10 ~ 20 公分,一般具褐色或黃褐色的帶狀斑紋,當牠們受到刺激時,身體會變黑,斑點會變為鮮豔的藍綠色,並從其後部唾液腺釋放出毒液,成分主要是河魨毒。
藍環章魚屬除了可由唾液腺分泌河魨毒、藉由口器叮咬外,其全身不同部位各含有不同毒量之河魨毒,其中以腮之毒性含量最高,其次為腹部和頭胸部,其卵巢中也發現含有河魨毒的類似物。
而食藥署也曾於「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上針對河豚毒素進行說明。文中提到,河豚毒為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素,其毒性約為氰化鈉的 1000 倍以上,潛伏期短,食用後 10 ~ 45 分鐘後即有症狀,主要症狀為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而威脅生命。
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河豚毒素沒有解毒劑,只能針對症狀進行支持性療法,且河豚毒素有熱穩定性,無法經由加熱破壞毒素之結構。食藥署強調,若民眾因食用後出現生理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當不小心誤食藍環章魚時,不建議自行催吐,以免導致嗆咳或吸入性肺炎,反而增加治療上的困難;至於一般人常以為的「中毒喝水或喝牛奶來中和毒素」,其實效果有限。最安全且有效的做法是儘速就醫,由醫師根據症狀進行處置,例如出現呼吸困難時,會立即採取插管協助呼吸等緊急治療。
小心劇毒藍環章魚!一張圖看懂:一般章魚與藍環章魚外觀差異
農委會提醒,藍環章魚死亡後和一般小型章魚死亡後外觀相似,容易誤認,購買小型章魚時請務必謹慎注意是否有斑點!
分類 | 毒性 | 活體外觀說明 | 死亡後外觀說明 |
藍環章魚 | 有毒 | 黃棕色頭部背面及腕足表面上分布有數十個具有青藍色的小環紋,受刺激時藍紋愈顯明顯。 | 藍色環紋轉換為褐色,不易與一般食用章魚區別。 |
一般章魚 | 無毒 | 不具環型斑紋,呈黃褐色或灰白色。 | 無特殊斑點。 |
圖/小心劇毒藍環章魚,圖解一般章魚與藍環章魚差異。取自農業部農業E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