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的餐桌上有常出現魚嗎?魚肉屬於優質蛋白質,本身可說是營養豐富。值得注意的是,一份前陣子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的報告指出,孩子平時若能多吃鮮魚,似乎會睡的比較好,頭腦也變得更聰明。
該研究由服務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護理學院的華裔科學家劉江虹(Jianghong Liu)博士所主持,其透過刊登廣告招募到541位年齡介於9至11歲的小朋友,並針對他們和主要照顧者進行一連串的調查,目的在探討兒童吃魚的習慣和個人睡眠模式、智商(IQ)之間的關聯性。
過程中,每位個案皆需接受問卷訪談,藉以瞭解過去一個月內吃魚的情形,最後還安排標準化的智力測驗,評估詞彙、算術、編碼、記憶等能力。而主要照顧者也要提供孩子睡眠的觀察資料,內容包括睡眠時數、夜間醒來的頻率和白天有無嗜睡的表現。
統計顯示,每周至少吃一次魚的孩子於智力測驗的得分,比起很少或從不吃魚者平均高出4.8分,只是偶爾吃魚者也有高出3.3分。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勝出的部分大多集中在語文智商。
另外,常吃魚的孩子傾向有較佳的睡眠質量,白天的學習狀況較好。上述結果即使將可能的干擾因子(如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婚姻狀態與家中孩子的數量等)納入考量,所得數據變化不大。
探究原由,研究者認為可能和魚肉中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有關,該成分已被證實能促進大腦神經功能。有鑑於此,其鼓勵家長應多提供魚肉給孩子食用,並援引美國兒科醫學會的說法,最早可從接觸副食品時就添加,若擔心發生過敏問題,最晚則自2歲開始,相信長期下來,好處一定看得到。
由於目前海洋汙染日益嚴重,想要吃魚吃出健康,避免攝取過量有害人體的物質(如有機汞、多氯聯苯、戴奧辛等),已故毒物專家林杰樑醫師建議,最好要遵守以下原則:
• 儘量選擇油質含量高且體型約巴掌大小的魚(註:放在盤子可看到頭尾),如鯖魚、花飛魚、四破魚、竹筴魚與秋刀魚等。
• 不吃魚頭和內臟。
• 魚以清蒸為宜,最好不要用燒烤、油炸或複雜的方式料理。
• 煮魚湯時,湯汁越少越好。
• 選擇台灣新鮮盛產的魚種。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