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

癌症患者易自殺?美研究:確診一年內風險最高

【專家觀點】
癌症患者易自殺?美研究:確診一年內風險最高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的統計,2016年新發癌症人數達到10萬5832人,可說是再創新高,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一人罹癌,比起2015年再快轉2秒,也再度刷新「癌症時鐘」最快紀錄。令人擔憂的是,隨著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罹癌人數恐會持續攀升。

以往文獻證實,癌症患者的自殺危險性比起一般人口要高出許多。而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癌症》(Cancer)的報告更是指出,確診第一年為自殺的高峰期,呼籲醫護人員和家屬對病友的心理健康要多加關注,以避免憾事發生。

該研究由服務於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及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科醫師希沙姆.哈瑪達(Hesham Hamoda)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國家資料庫中儲存的癌症患者相關資料(註:時間點為2000年至2014年)進行整理,目的在評估罹癌者近期自殺風險的趨勢。

結果發現,在採計的467萬1989名癌症患者中,經確診後一年內就自殺身亡的人數有1585名,風險值竟高出普通人約2.5倍。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罹患不同類別的癌症,自殺風險似乎也有所差異。比方說,自殺風險最高的為胰臟癌和肺癌患者,而結腸直腸癌被確診後,當事人自殺的風險也呈現大幅增加,至於乳癌和前列腺癌患者則比較不明顯。

研究者表示,對部分癌症患者而言,死亡未必是病情惡化所致,而是無法因應罹癌帶來的壓力,最終以輕生的方式尋求解脫。有鑑於此,一旦確認罹癌,心理衛生專業的積極介入就很重要,透過情緒障礙的篩檢與諮商輔導,配合家人的關懷,相信有助降低自殺風險。

其實隨著醫學科技進步,癌症患者存活期相對延長,為協助癌症病友學習適應所面臨的身、心、家庭、社會等問題,政府一方面鼓勵各大醫院成立癌症資源中心,讓癌症病友及家人能迅速獲得有品質且符合需求的整合性癌症資源,也補助諸多癌症病友團體(如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癌友新生命協會、亞太心理腫瘤交流基金會等)於社區提供病友直接照護,內容包括電話關懷、病房診間探訪、心理支持、康復用品、營養諮詢、喘息服務等。建議病友和家屬可以妥善利用,讓自身抗癌的路上不孤軍奮戰。

(圖/Pixabay HASTYWORDS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