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門診中常見膝痛而求診的病患,徵諸臨床上許多關節炎的保養品和治療方式眾多,醫療費用很多,直接反映著此類疾病之不容忽視,可是這些病患的膝部疼痛嚴重且病程久,又常常因未能配合改善動作或工作上的需求,病況難以快速控制,令病患深感困擾;防治上唯有從根本檢討改善,擬定正確對策,才可奏效。
膝部骨關節炎亦名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中老年人,隨著年紀增大而增多,估計約25%老年人會罹患膝部骨關節炎,或在一生中曾發作過;骨關節炎與遺傳有關,有些病患則在發生關節面骨折後發生,稱為創傷後關節炎;這些關節疾病都會引起疼痛、腫脹、關節積水、活動度受限制,嚴重時更造成膝關節變形,限制生活動作,寸步難行,更且損壞生活品質;膝部骨關節炎是造成膝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肥胖、地毯工人、水泥匠、建築工人等從事粗重體力勞動者,使膝部承受較大荷重,增高骨關節炎風險增高。
由於不同職業與膝部骨關節炎風險相關,健全的職業安全保健制度應著力於及早防範,以免病患嚴重時讓上班族苦痛難耐,且需請假而減少生產力。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報告,探討不同職業對髖部、膝、手、腕、手指、踝、足、肩、頸和脊椎等部位的關節炎,驗證工作密集度、強度和工作時數等皆與骨關節炎風險相關。職業醫學可依平日的工作項目,適當分解其主要的動作及工作時間參數,並分析與關節炎的相關性。這些結果指出,坐立不會增高膝部骨關節炎風險,但會加重下背痛;常需舉起重物/搬運而增加荷重、工作會造成全身震動者、爬樓梯、長期駕駛、以及需跪/蹲/彎腰等動作的職業,都會增高膝部骨關節炎風險;需長期站立和步行的工作,會增高髖部和膝部骨關節炎風險,從事手部重覆動作者則增高手部骨關節炎風險。職業醫學專家可參考相關研究成果,訂定合適的工作規則,改善人體工學及設備,適用於特定場所,以降低風險。
在勞動量方面,可白領族、藍領族、勞工/農漁民等。白領族為行政或正式職員,勞力工作較少,如經理,專職人員、辦公室職員、教職員等;藍領族的體力和技術勞動量較大,如工廠技術人員、維修人員等,其他如粉領族、金領族、銀領族等。結果發現,與白領族相較較下,藍領族的膝部骨關節炎風險增高1.65倍,勞工/農漁民增高1.58倍;膝部的嚴重骨關節炎更為明顯,藍領族為白領族的1.84倍,勞工/農漁民則為1.95倍;在膝部疼痛方面,與白領族比較時,勞工/農漁民增為2.76倍、藍領族為1.91倍,勞工/農漁民和藍領族的中度至重度膝部疼痛也都高於白領族。
不同工作的勞動量各異,影響著中老年人膝部骨關節炎和慢性疼痛的發生率,白領族的膝部骨關節炎和膝痛風險都小於其他族群,未來有待前瞻性世代研究的進一步探討,評估其因果關係,並適時加以防治。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