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高危險妊娠中,應該只有「羊水栓塞」還會讓婦產科醫師聞之色變。羊水栓塞對於每個相關人來說都是晴天霹靂。
羊水栓塞是血栓栓塞的一種,指的是分娩過程中羊水進入母體,突然引起肺栓塞、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多重器官衰竭(MOF)。
有哪些危險因子會造成恐怖的羊水栓塞呢?
• 高齡初產婦:子宮頸硬、擴張慢、動脈硬化,造成子宮頸易損傷。
• 多胎經產婦:子宮頸、子宮壁易於損傷。
• 子宮收縮過強,導致羊水被擠入靜脈,所以不能濫用子宮收縮素。
• 早期破水(PROM):子宮破裂(包括剖腹產),羊水進入缺口周圍的子宮靜脈。
• 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羊水進入創傷面的靜脈。
有90%的羊水栓塞發生在分娩時,但有一次新生兒剛剛娩出,捧給新手媽媽看,正洋溢著快樂幸福,半小時內,媽媽突然呼吸困難、噁心、頭暈、煩躁不安、缺氧,接著就失去了意識,婦產科和麻醉科團隊趕緊急救,再轉入加護病房。
臨床上可分成三階段:
1. 休克期:血管放鬆,血壓降低。
2. 出血期:羊水中的促凝物質、纖維蛋白降解物、血液外凝系統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很多微血栓,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羊水中纖維蛋白亢進,變成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3. 急性腎功能衰竭:若有救回來,也有很多血管病變的後遺症。
如何確診?在靜脈中找到羊水細胞,照胸部X光後發現雙肺瀰漫著點片狀影,即肺栓塞,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檢查,休克徵象,呼吸窘迫,如ARDS(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羣),造成氣體交換受損,組織灌流受損,胎兒窘迫。
發生羊水栓塞時需維持生命,排除病因,補充所需,在加護病房內嚴密監測治療。沒有人希望發生羊水栓塞,只能一一排除危險因子。
(本文作者為臺南大安婦幼醫院院長;原文刊載於陳勝咸《產科醫師的好孕教室》/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