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許多研究支持補充鈣有利骨骼保健,歐洲骨鬆學會和國際骨鬆基金會指出,同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可降低老年人的骨折風險,但其程度並未足供成立公共衛生政策,而單純補充鈣不但未能顯著降低骨折風險,且有引起腎結石和胃腸道症狀的副作用,通常學者會建議維生素D和鈣攝取量不足者,以及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者,應同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但有些民眾都只單獨補充鈣,令人擔心。
迄今的臨床實證並未證實會增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尤其是中風和心肌梗塞,兩者都會引起嚴重後果,甚至死亡。此議題仍有諸多爭議,令民眾難以抉擇。
先前一項大型統合分析研究探討補充維生素D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收案自PubMed, the Cochrane Library, 和Embase在2018年12月15日以前的21個隨機臨床試驗,共83291位病患,其中41669位接受維生素D補充,41622位接受安慰劑。參與者的平均年紀+/-標準差為65.8(8.4)歲,61943位(74.4%)為女性。結果發現補充維生素D並未降低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對風險值1.00 [95% 信賴區間0.95-1.06]; P = .85),包括心肌梗塞(相對風險值1.00 [95%信賴區間 0.93-1.08]; P = .92),中風(相對風險1.06 [95%信賴區間0.98-1.15]; P = .16),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對風險0.98 [95%信賴區間0.90-1.07]; P = .68),或全原因死亡率(相對風險0.97 [95%信賴區間0.93-1.02]; P = .23),校正多項因子後仍相同,包括性別,血中25 (OH) D濃度,維生素D劑量,維生素D劑型,同時補充鈣與否等。作者結論指出,補充維生素D補充不會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雖然如此,但也不會增高風險,因此不宜列為使用維生素D的適應症。
另有研究探討補充維生素D和鈣引起停經後婦女心房顫動的風險,受試者共16801位,在4.5年期間內共有1453位(8.6%)發生心房顫動,平均發生率為19.9次/1,000人年。補充維生素D和鈣組的心房顫動發生率與對照組並無差異(風險比1.02,95%信賴區間0.92-1.13)。血清25 (OH) D濃度與發病風險也未具有相關性,可見補充維生素D和鈣並未增高心房顫動的發病風險。
有些學者利用敏感度較高的檢驗,測試在輕微心肌細胞傷害的變化,以期及早防治。其中第一型高敏感性心肌鈣蛋白(cardiac troponin I)可用於偵測心肌損傷,檢查結果高值可供診斷臨床上的急性心肌梗塞,第一型高敏感性心肌鈣蛋白結果若低於臨床閾值,可供判斷心肌病理過程,包括心肌破損、缺血,和壞死,而應用於判定長期的心肌梗塞風險,因此若補充鈣會引起心肌損傷時,血中第一型高敏感性心肌鈣蛋白可能會增高。2019年9月的ASBMR會議中,美國學者發表一個雙盲隨機對照組研究,分析年老婦女服用鈣劑5年後,血中第一型高敏感性心肌鈣蛋白(cardiac troponin I)的變化,本研究共收案1460位70歲以上的婦女,每日補充1.2g碳酸鈣。在913個檢體中,第一型高敏感性心肌鈣蛋白基本值濃度的中位數為:安慰劑組4.8 [3.7-6.3 ng/L],補充鈣組:4.6 [3.6-5.9 ng/L]。
經過5年後,鈣補充組為4.1 [3.1-5.9 ng/L],對照組為4.4 [3.2-6.5 ng/L],經統計分析顯示並無變化,即使校正年紀、飲食鈣補充量和心血管潛在風險因子後,亦無統計差異。5年內第一型高敏感性心肌鈣蛋白濃度增高兩倍者共36位,其中鈣補充組3.3%,安慰劑組4.5%,亦無統計差異,可見補充鈣並不會引起心肌細胞損傷的風險。
❝其實單純補充鈣並不見得對骨保健具有重大利益,建議應同時補充維生素D較佳。❞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