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全台持續飆高溫,相信大家都有快融化的感覺。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發布的統計顯示,今年5月至7月10日的熱傷害人數已破千,創下四年來新高,而男性熱傷害就醫人數是女性的3倍。探究原由,或許是戶外工作者多為男性,且為怕損男子氣概,忽略防曬的重要。
眾所周知的,在炎熱天氣下勞動,若從事體力要求高的工作,「抗日」措施也未到位,高溫會大幅削弱執行能力,甚至造成中暑。而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論文更指出,頭頸部長時間暴露在強烈陽光下,恐損害大腦認知功能。
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該研究由服務於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綜合生理學家拉爾斯 · 尼博(Lars Nybo)教授所主持,其和希臘色薩利(Thessaly)大學的學者合作,透過刊登廣告招募到8位年齡介於27至41歲健康且愛運動的男性,並針對他們進行實驗觀察,目的在探討曝曬對身心的影響。
所有人在實驗前24小時都有充份飲水,並禁止攝取酒精和劇烈運動。接下來,每位志願者在一般情境和模擬豔陽高照(註:4台加熱燈分別朝向個案的下半身、背部、身體側面和頭頸部,散發的熱量約為每平方米1000瓦特)情境下,配合指示參與一系列的測試。另外,全程都有錄影,並藉由特殊的電腦軟體分析完成作業的質與量。
結果發現,在急性暴露(15分鐘)或持續下半身加熱,當事人的運動和認知功能都未有明顯變化。然而,當頭頸部暴露於模擬陽光下達2小時,整體表現開始走樣,出錯率攀升,象徵腦力的分數下滑。
研究者表示,頭頸部長時間曝曬,身體核心溫度增加,大量出汗會降低大腦藉由血液循環促進散熱的能力,陽光輻射還可能導致腦神經受損,干擾正常機能運作,對於工作安全和生產效能會帶來影響。
隨著全球暖化加劇,高溫的極端氣候逐漸成為常態,專家建議需要在戶外打拚經濟(如農業、漁業、建築業和運輸業等)或從事體育、休閒活動的朋友,應保護自己的頭頸部免於日光照射,比方說戴寬邊帽子、撐傘來遮陽,儘量穿透氣、寬鬆和可排汗的衣物,並確保飲水、休息足夠,唯有事先做好防範的工夫,方能減少不必要的傷害。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