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但有許多長者飽受「睏袂去」的困擾。根據前些時候一項國內的調查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失眠經驗者高達50.8%,代表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每週至少出現一次入睡困難、淺眠,或過早醒來無法入睡的現象,而且女性的比例又高於男性。
失眠不只會讓老年人精神欠佳,若經常發生恐對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最近一份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老化》(Aging)的報告就指出,銀髮族若總是睡眠不足,未來失智或早逝的風險會增加。
該研究由服務於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BWH)的睡眠專家雷貝嘉.羅賓斯(Rebecca Robbins)博士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美國國家健康與老化趨勢研究」(NHATS)中部分的數據資料進行檢視。
參與問卷調查的樣本數高達2610人(註:2013至2014年間),年齡都超過65歲,而重點擺在了解他們夜間的睡眠質量和有無出現失眠相關症狀。
另外,也追蹤後續五年內的就醫狀況或死亡的原因
統計發現,一半以上的人每晚有睡足7到8個小時,而大約4%的人睡眠時間只有5小時或更少,後續則有321人被確認有失智症。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長期睡眠缺乏和罹患失智症及整體死亡風險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連。每晚只睡5小時或更少者,在未來五年內得失智症或死亡的可能性,居然是每晚有睡足7到8個小時者的兩倍。
值得注意的是,上床就寢常要30分鐘或更久方能入睡,這樣的情形會導致失智風險大幅攀升45%。上述內容即使考量其他生理因素(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和憂鬱症狀等)的影響,結果依然不變。
研究者表示,我們有理由相信睡眠不足會對大腦造成損傷
先前的動物實驗就發現,睡眠充足對大腦清除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異常蛋白質至關重要。也有文獻證實,睡眠時間太短,代謝作用會停擺,腦部海馬迴的β類澱粉蛋白維持高濃度,將促使黏合成阿茲海默毒素。
想要預防老來失智纏身,平時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就很重要,那又該怎麼做呢?專家建議如下,若落實後仍易失眠,應主動就醫診治:
• 每日最好按時上床入睡、按時起床。若還不睏,可等有睡意再上床。
• 不要將床當作除了睡覺以外的活動場所,床的功能需單純化。
• 睡眠環境保持舒適,睡前別碰3C產品,藍光會干擾褪黑激素分泌。
• 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儘量限制在30分鐘至1小時內。
• 晚餐勿吃太飽,之後禁喝含刺激性物質的飲料,抽菸也要避免。
• 白天要多運動,並適度接觸日光,睡前3小時不可劇烈活動。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