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

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四神湯,你吃對了嗎?冬令進補禁忌一次看懂

怕嘴破、便祕?不想愈吃愈上火有訣竅
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四神湯,你吃對了嗎?冬令進補禁忌一次看懂 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四神湯,你吃對了嗎?冬令進補禁忌一次看懂,不想愈吃愈上火有訣竅。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編按:寒流到、氣溫驟降,冷冷的冬天裡,好像人人都需要來上一碗藥膳補湯才應景。但你真的需要冬令進補嗎?又該怎麼吃才不會吃錯體質、補過頭,愈吃愈上火,出現嘴破、口乾舌燥、便祕、頭痛,甚至經血量爆增的症狀?周宗翰中醫師特別整理了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四神湯,4種常見湯品的營養好處,和各自適合及不建議的食用對象,給大家作為冬日養生的食補參考。

羊肉爐

營養價值:羊肉屬於優質蛋白質的一員,且富含維生素B1、菸鹼素、維生素B2等營養素,可維持神經系統的運作,而礦物質鐵、鋅的含量也多。

哪些人/情況適合吃:

●體質陽虛,手足冰冷,晚上容易頻尿。

●精神不振的,喜歡熱飲熱食者。

哪些人/情況不適合吃:

●體質容易上火、熬夜多、濕熱者。

●患有子宮肌瘤或是子宮內膜異位者。

●感冒、皮膚病、行經期患者不建議食用。

進補禁忌(不建議的搭配方式):

●只要有酒一律不建議孕婦和產婦使用。

●脾胃消化油脂較差的要注意羊肉爐肉大多保留較多油脂。

●食用後搭配冰淇淋、冷飲、生啤影響近補效果,也容易腸胃不適。

食用量建議:1-2周一次,一次1-2小碗。

薑母鴨

營養價值:鴨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與維生素B群,尤其維生素A含量幾乎比等重的雞肉、豬肉多出一倍。且鴨肉熱量、脂肪相對較少,與豬、牛、羊肉相比,鴨肉飽和脂肪酸比率相對低。

哪些人/情況適合吃:體質陽虛,手足常冰冷,但陰尚足,不會稍微吃到補品隔天就便祕、口破、頭痛者。

哪些人/情況不適合吃:

●體質上火、熬夜多、濕熱者。

●患有子宮肌瘤或是子宮內膜異位者。

●孕婦、產婦、小兒。氣血兩虛的人。

●感冒、皮膚病患者、行經期不建議食用。

進補禁忌(不建議的搭配方式):

●只要內容有酒一律不建議孕婦和產婦使用。

●不建議一般人用啤酒、烈酒等濕熱大熱之物搭配這種肥甘厚膩又容易上火的食物。

●食用後搭配冰淇淋、冷飲、生啤影響近補效果,也容易腸胃不適。

食用量建議:1-2周一次,一次1-2小碗。

鴨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與維生素B群,尤其維生素A含量幾乎比等重的雞肉、豬肉多出一倍。且鴨肉熱量、脂肪相對較少,與豬、牛、羊肉相比,鴨肉飽和脂肪酸比率相對低。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鴨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與維生素B群,尤其維生素A含量幾乎比等重的雞肉、豬肉多出一倍。且鴨肉熱量、脂肪相對較少,與豬、牛、羊肉相比,鴨肉飽和脂肪酸比率相對低。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麻油雞 

營養價值:麻油富含芝麻素、芝麻木酚、植物固醇等多種天然抗氧化物,可減緩體內自由基對細胞的破壞。

哪些人/情況適合吃:體質陽虛,手足常冰冷,但陰尚足,不會稍微吃到補品隔天就便祕、口破、頭痛者。

哪些人/情況不適合吃:

●體質上火、熬夜多、濕熱者。

●患有子宮肌瘤或是子宮內膜異位者。

●孕婦、產婦、小兒。氣血兩虛的人。

●感冒、皮膚病患者、行經期不建議食用。

進補禁忌(不建議的搭配方式):

●只要內容有酒一律不建議孕婦和產婦使用。

●不建議一般人用啤酒、烈酒等濕熱大熱之物搭配這種肥甘厚膩又容易上火的食物。

●食用後搭配冰淇淋、冷飲、生啤影響近補效果,也容易腸胃不適。

食用量建議:1-2周一次,一次1-2小碗。

四神湯

營養價值:四神湯是相當理想的平補藥膳,湯裡的山藥、蓮子、茯苓都有調理脾胃的功用,幫助脾胃運化又不會過於滋膩,藥性平和可供多數人食用。

哪些人/情況適合吃:

●體質偏濕,常覺得身重不舒的人。

●體質寒熱皆宜,可以幫助健脾除溼,適合大部分人和小朋友。

哪些人/情況不適合吃:較無禁忌。

進補禁忌(不建議的搭配方式):

●如果給小兒、孕婦或脾胃比較虛弱的人,盡量不要加入酒提味。

●肉品和小腸也盡量先汆燙過去過一次油,避免消化弱或血脂高的人一口氣攝取過多油脂,引發不適或過高血脂。

食用量建議:1-2周一次,一次1-2小碗。

四神湯是相當理想的平補藥膳,湯裡的山藥、蓮子、茯苓都有調理脾胃的功用,幫助脾胃運化又不會過於滋膩,藥性平和可供多數人食用。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四神湯是相當理想的平補藥膳,湯裡的山藥、蓮子、茯苓都有調理脾胃的功用,幫助脾胃運化又不會過於滋膩,藥性平和可供多數人食用。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手腳冰冷想進補?醫師叮嚀2種人不建議濫補

周宗翰表示,一般來說女性朋友不建議在生理期間、未諮詢醫師建議下自行吃補。尤其是,在生理期間應避免食用冬季補品的民眾有兩大類:

1. 燥熱體質者:如碰到生理期時,就更不建議吃!

2. 患有子宮肌瘤或是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患有子宮肌瘤或是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應避免自行食用含藥的補品,到底是補還不補,必須經由醫師的判斷,以免造成肌瘤愈補愈大。

另外,周宗翰也提醒,若是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經血沒排乾淨時,又食用到溫補的食物,恐會讓子宮環境充血更嚴重,出現因為血流不出來以致經痛產生,或相反的造成經血量增加的情況發生。

但若是虛寒體質的婦女,如更年期女性冬季想要吃補品,則建議可以選擇在沒有熱潮紅等潮熱症狀、生理期前一周食用下食用為佳。

月經期間到底可不可以吃補湯?5問題自我檢測

周宗翰中醫師提醒女性,如果不知道自己生理期時到底可不可以進補,可先透過以下5問題自我檢測。

若生理期間吃了上述藥膳、補湯後出現以下5症狀,就建議下次行經期間應避免食用補湯類食物:

1. 痛經
2. 經血量變多
3. 痘痘變多
4. 口乾舌燥
5. 失眠/晚上不好睡

冬季進補防嘴破便祕、上火,記得加菇類、當季食蔬

周宗翰提醒,民眾吃鍋、進補時別忘了搭配大量清淡、少油少鹽的當季蔬菜,像是豆腐、菇類、高麗菜等,以及一小碗米飯,均衡攝取,都有助減少腸胃的負擔。

最重要的是,有需要再補,不需要就不吃!以免補錯了造成上火,出現口乾舌燥、嘴破、便祕、經血量增加等不適反應。且要注意食用量,一週以1到2次為限,或是選擇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吃較佳。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執行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