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

本土逾4.5萬例、增109死!陳時中曝近況「確診有症狀」已視訊診療服藥

本土逾4.5萬例、增109死!陳時中曝近況「確診有症狀」已視訊診療服藥 本土逾4.5萬例、增109死!陳時中曝近況「確診有症狀」已視訊診療服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國內今(13)日新增4萬5081例COVID-19本土病例、109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昨12日確定快篩陽性確診,今由副指揮官陳宗彥主持記者會。陳宗彥也代替陳時中向大眾傳達情況,表示「已經進行視訊診療,依照醫囑服藥,雖然有症狀,但目前身體狀況都很好,謝謝大眾關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45,11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5,081例本土個案及2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09例死亡。

指揮中心曝六都確診率,「中南部還在高原期」、北部地區持續下降

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指出,目前全國COVID-19本土病例發病趨勢大致跟前幾天差不多,些微在往下降當中;根據現階段的統計推算,指揮中心所掌握的感染確診人數約佔人口比例12.44%。

周志浩表示,再看整個區域分佈部分,以六都做代表,可看出北部地區包含台北、新北、桃園及所鄰近區域下降的趨勢還是持續維持,看起來繼續下降;至於中部南部的部分看起來現在在一個高原期,有可能會上上下下一點點,整個還在高原期,會陸續密切注意變化趨勢。

今通報109死!40多歲男有酒精性疾患,打3劑疫苗發病6天不幸病逝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10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1例男性、48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05例具慢性病史、66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6月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9日至6月10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今日不幸逝世的死亡個案中,最年輕死亡個案為40多歲男性,本身有酒精性疾患,曾接種過三劑新冠疫苗,於5月20日染疫確診,經過6天不幸因呼吸衰竭合併心血管病變死亡。

新通報「1例兒童哮吼重症」,國內共累計5例兒童哮吼個案

另今日新增1名兒童重症個案,為1名2歲男童,本身沒有慢性病史,於6月2出現發燒、咳嗽症狀,經快篩檢驗陽性研判確診,隔日6月3日出現喘鳴聲、聲音沙啞、咳嗽有雜音等類似哮吼症狀。

個案在6月4日嚴重呼吸喘到急診,因呼吸窘迫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入住加護病房,後續經過類固醇、腎上腺素及瑞德西韋治療,病況順利改善,於6月11日成功拔管、移除呼吸器,目前在加護病房持續觀察,預期近日可出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2022年本土疫情至今累計50例兒童重症:17人不幸死亡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從今2022年本土疫情發生至今6月12日,我國共累計50例兒童(12歲以下)重症個案,18例是腦炎、9例肺炎、3例敗血症、5例哮吼、8例MIS-C(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2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5例家中死亡經法醫認定與COVID-19有關。

上述個案有17人死亡,5例合併腦炎、4例肺炎、2例敗血症、1例共病(腦腫瘤)及5例家中死亡。

從今(2022)年1月截至目前,本土病例共累計286萬4170案,中重症累積達10,442例,其中3,427人不幸病歿;本土病例確診輕症無症狀比例為99.64%,中症比例為0.22%,重症為0.14%。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22縣市皆有確診!高雄、台中、新北三縣市病例數最多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45,081例本土病例,為21,513例男性、23,557例女性、1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

個案分布為高雄市(7,184例)、台中市(6,694例)、新北市(5,470例)、桃園市(3,971例)、台南市(3,969例)、彰化縣(3,545例)、台北市(3,099例)、屏東縣(1,924例)、新竹縣(1,160例)、苗栗縣(1,140例)、雲林縣(1,034例)、南投縣(1,021例)、嘉義縣(849例)、新竹市(792例)、宜蘭縣(723例)、花蓮縣(674例)、基隆市(535例)、嘉義市(518例)、台東縣(471例)、澎湖縣(199例)、金門縣(97例)、連江縣(12例)。

今新增29例境外移入:1例自越南、土耳其及德國移入,22例調查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0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3例)、土耳其及德國(各2例)移入,另2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1日至6月12日。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