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歲增長是不可逆的生命自然歷程,變老不是壞事,雖然不再青春四溢,但也得到豐盛的人生收穫,生命多了歷練與厚度。進入人生的後半場,面對種種不安與憂鬱,要用什麼樣的心境和智慧去看開釋懷?來聽聽93歲的中村恒子醫師與55歲的奧田弘美醫師對談,給予溫柔指引。(本文摘自《微笑老後》一書,作者為中村恒子、奧田弘美,以下為摘文。)
奧田:從意識到變老的五十歲開始,要是可以決心放下不必要的人際關係,就可以變得更輕鬆自在吧!
年紀愈大,身為社會人士的生活即將結束,孩子也即將完全獨立,需要守護的東西會變少。自然而然,不得不往來的人際關係也會變少。
中村:沒錯。年紀愈大,為了生活、育兒和家人而忍耐的事情會愈來愈少。
❝上了年紀,體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沒有餘力再去經營沒必要的人際關係。勉強自己與人交際,只會覺得疲憊不堪。❞
奧田:隨著老化,體力和精力都會下降。用在人際關係的力氣,也必須調整成「節能模式」吧!
中村:比喻得真好!沒錯,就是「節能模式」。上了年紀,還把精力耗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真的會很累。一把年紀要是有「100 個朋友」,簡直會讓自己死得更快吧(笑)!
奧田:遇到那種唯恐天下不亂,很愛誇大其辭的人,特別耗費精力!
中村:是啊!我在人生的辛苦時期,特別留意自己接觸的人。精神科醫師的工作,必須傾聽各種患者的煩惱,有些人總愛拿自己的不幸,與別人互相取暖,藉以確認連帶感。和這類人過度接觸,精力都會被奪走。
奧田:確實如此!無論何時,最好與這類人刻意保持距離。就拿最近的新冠疫情來說,有些人對疫情過度恐慌,還硬要把不安和恐懼強加在別人身上。
面對這類人,我從醫學的立場告訴他:「用不著這麼害怕,不要擔心。」不知為何,他反倒很不高興。這類人的本質,就是要別人也像他一樣擔心不安,與他建立負面的連帶感。
在任何團體與組織裡,總愛講別人壞話和閒話的人,以及凡事愛抱怨的人,都是相同心理。他們非得讓別人也和自己一樣,充滿負面情緒。
圖/《微笑老後:93歲精神科醫師×55歲精神科醫師教你放下不安,優雅面對熟年生活》,中村恒子、奧田弘美,星出版
中村:無論以前還是現在,團體裡總會有一、兩位這種人。如果不和他們保持適當距離,精力就會被消耗殆盡。
奧田:沒錯,一定要小心。如果情況許可,最好不要與這類人往來。萬一不可避免在職場上有交集的話,恒子醫師都怎麼做呢?
中村:總歸一句話,就是不要隨之起舞。盡可能表現得不感興趣,對方就會覺得「跟這個人講話都沒有反應,真無趣!」,自然就不會靠近了。
奧田:原來如此!意思就是聽到負面的話題時,不要再煽風點火了吧。
恒子醫師真懂如何與人保持距離呢!您與住在隔壁的兒子和媳婦,也都一直保持著適當距離吧。
中村:我本來就習慣獨處。一直以來,我完全不干涉兒子和媳婦的生活。
丈夫過世以後,我仍然繼續工作,我們有時甚至好幾週不見面。腳骨折以後,我就一直待在家裡。即使如此,我們也只是一週一起吃兩次飯而已。
奧田:我的孩子還沒結婚。不過,我在門診時,經常遇到為婆媳問題所苦的高齡者。會對孩子夫妻過度干涉,引發衝突的人,大都是怕寂寞、依賴心很重的人。
因為寂寞所以渴望關注,自己一個人很不安,所以想依賴孩子夫妻倆。如果能像恒子醫師一樣,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自得其樂,就可以安心了吧!
中村:這種情況就像小孩子吵著「理我、理我」一樣,藉此博取關注吧!面對任何人際關係,與其凡事都想插一腳,不如等對方主動拜託,我們再笑著接受和協助就好。用這種方式待人,人際關係會比較順利一點。對待兒子和媳婦,以及職場的年輕同事,我都是用這種方法。
奧田:也就是站在被動的立場守護別人吧!無論是個性積極,還是交友廣闊,上了年紀以後,最好能夠放下耗費精力的人際關係,並且稍微改主動為被動。
圖/《微笑老後:93歲精神科醫師×55歲精神科醫師教你放下不安,優雅面對熟年生活》,中村恒子、奧田弘美,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