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

肺癌是「無聲殺手」!早期無明顯症狀,如何及早發現、診斷治療?

肺癌是「無聲殺手」!早期無明顯症狀,如何及早發現、診斷治療? 肺癌是「無聲殺手」!早期無明顯症狀,如何及早發現、診斷治療?Pexels by Anna Shvets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100年至110年我國肺癌標準化死亡率雖下降14.6%,仍高居台灣癌症死因第一位,占了110年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近1/5(19.4%)。肺癌患者之所以存活率較低,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無明顯徵狀,若有顯著症狀才就醫,診斷時多為晚期。雖然肺癌篩檢無法預防肺癌的發生,但可以因為早期發現接受治療而降低因肺癌導致的死亡率。 

肺癌診斷方式有哪些?LDCT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有風險?

胸部X光檢查

是發現肺癌的最基本方法,但小於1公分的病變難以偵測與判讀,檢查有死角,對早期診斷較無幫助。

支氣管鏡切片檢查

透過支氣管鏡檢查癌細胞的方式,且能直接切片做進一步的病理檢查,幫助醫師判斷分期以及腫瘤的性質。

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並非每個病人都適用,基因檢測僅用於在非小細胞肺癌的分類並判斷患者是否宜用標靶藥物。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以下稱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被認為是檢測肺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且能偵測小於0.3公分的腫瘤,檢查無死角,並能幫助醫師釐清屬於第幾期的癌症。

但目前國際實證證據僅有對「重度吸菸族群」(抽菸史超過30包年、戒菸小於15年),可以降低兩成死亡;而衛生福利部補助台灣肺癌學會「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之研究」初步研究結果,支持針對具肺癌家族史者進行LDCT肺癌篩檢。

依據國民健康署與相關醫學學會以及民間團體共同訂定之《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手冊(醫療版),建議以下肺癌高風險族群可考量進行LDCT篩檢:

▎年齡介於50-80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之民眾,含戒菸時間未超過15年的民眾。

▎具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如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罹患肺癌。

▎有肺部病史者,如肺結核、慢性肺阻塞症。

▎暴露於氡氣環境,或特定職場環境工作者,如:金屬業、冶礦業、石油化學工業、石綿接觸者或長期暴露在有粉塵、油煙、棉絮、化學物質、放射環境下等,可諮詢醫師是否需要篩檢。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以下稱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被認為是檢測肺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以下稱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被認為是檢測肺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大腸癌連15年蟬聯癌王!癌症時鐘再快轉,「10大癌症」最新統計出爐

然而LDCT肺癌篩檢可能衍生以下風險,提醒民眾在決定做篩檢前應事前瞭解:

過度診斷的疑慮

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會診斷出惡化緩慢的肺癌,這些人就算不接受篩檢,終其一生亦可能不會出現症狀或提早死亡,因此會有少數的比例屬於過度診斷、多治療。

偽陽性高(俗稱假警報)

美國大型試驗指出,重度吸菸者接受LDCT篩檢,每4人就有1人為陽性,但每100位陽性個案中只約有4人診斷為肺癌,假警報恐造成民眾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輻射暴露的風險

LDCT肺癌篩檢平均一次的輻射線暴露約為1.5毫西弗,約為在台灣1年的天然背景輻射量。

肺癌如何分期?該如何配合治療?

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肺癌依其生物特性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在台灣,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的八至九成,其中肺腺癌則是常見的類型,其次為肺鱗狀細胞癌。

肺癌治療方式複雜且日新月異,包括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而不同的分期與其治療上差異甚大。

非小細胞肺癌

第一期:

指腫瘤小於3公分,或腫瘤34公分,無淋巴結轉移。

治療方式:手術治療為主,術後再以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為輔。

第二期:

任何大小的腫瘤侵犯到胸壁、心包、膈神經、肺結節等部位,無淋巴結轉移

治療方式:手術治療。第二期治療以根治為目標,進行根除性手術並完成術後治療,有機會達到根治,或大幅降低復發風險。

第三期:

腫瘤侵犯胸壁及橫膈膜,甚至到心包膜、縱膈腔膜或同側縱膈淋巴結轉移。或侵犯到肋膜腔,有惡性心包膜或肋膜積水,多發性腫瘤,迴返神經或脊椎骨侵犯,大血管、氣管或食道侵犯,或有對側淋巴結、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治療方式:整合性治療,包含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與標靶治療。

第四期:

腫瘤已發生遠處器官轉移

治療方式:化學治療為主,輔以標靶治療。

小細胞肺癌

侷限期:

指肺癌侷限於一側胸廓、兩側肺門、縱膈腔、鎖骨上淋巴結或頸部淋巴結。

治療方式:化學藥物治療同時併用放射治療。

擴散期:

指癌細胞已超過侷限期範圍,有惡性肋膜積水,或有遠處轉移情形。

治療方式:化學藥物治療為主,放射治療為輔。

香菸是肺癌的主要致病因子,癌後一定要戒除菸癮,並且避免吸入二手菸,這樣才能讓肺部有更好的休養。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香菸是肺癌的主要致病因子,癌後一定要戒除菸癮,並且避免吸入二手菸,這樣才能讓肺部有更好的休養。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得到肺癌後,該如何保養?

戒菸及拒吸二手菸

香菸是肺癌的主要致病因子,癌後一定要戒除菸癮,並且避免吸入二手菸,這樣才能讓肺部有更好的休養。

生活自我防護

煮飯時應開啟排油煙機,多選擇水煮、清蒸方式烹煮食物,可減少PM2.5暴露;外出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 2.5的暴露;空品狀況不佳時,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生活作息規律,多運用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肺癌早期治療存活率達90%,定期篩檢把握黃金治療期

肺癌患者之所以存活率較低,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無明顯徵狀,若有顯著症狀才就醫,診斷時多為晚期。108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2個肺癌確診個案就有1個已經是第4期。

肺癌早期(01期)的5年存活率達成以上,但第4期就急降至成,期別之間存活率差距甚大,這也顯示肺癌早期篩檢的重要性。

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因此,鼓勵符合資格的高風險族群應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自今年71日起,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針對具肺癌家族史、重度吸菸史兩大高風險族群,提供21次公費檢查。

公費篩檢對象:

1.重度吸菸者5074歲且吸菸史達30-年(平均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共吸菸30年,或每天5包菸,共吸菸20年,皆為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2.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其二等親以內,即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

符合上述資格者,每2年可以申請補助一次。

篩檢地點:參與「肺癌早期偵測計畫」的全台90家醫療院所。

看更多》台灣癌逝率高於全球!每4分鐘19秒一人罹癌,五大癌症排名、預防、治療方式一次看

資料來源: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手冊(醫療版)

我該做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嗎?

癌症希望基金會《肺癌攻略》

台灣癌症基金會:肺癌的預防與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肺癌常見檢查診斷方法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肺癌五種治療方法

衛生福利部:顧肺四招守護您的肺

衛生福利部:肺癌診斷後治療方式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