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很多人都認為咖啡是一種「又黑又苦的液體」。但實際上,咖啡的味道相當複雜,有各式各樣的香氣和味道。要想從各個角度來享受咖啡的風味和口感,可參考 JBrC 和 WBrC 的評分表。你可以從中瞭解到風味和口感的細分方式、頂級咖啡師如何組合風味、以及專業人士會對哪些咖啡做出美味的評價。(本文節錄自《就這麼簡單!世界冠軍親授 「4:6法」手沖奧義全解析 煮出令人上癮的好咖啡》一書,作者:粕谷哲,方舟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圖/ JBrC 和 WBrC 的評分表(《就這麼簡單!世界冠軍親授 「4:6法」手沖奧義全解析 煮出令人上癮的好咖啡》/方舟文化出版)
1. 香氣
在品嘗之前就能感受到咖啡液的香氣。當熱水澆在咖啡粉上時,咖啡中的物質揮發產生香氣。如果萃取成功,香氣就能很好地被引發出來;反之,若萃取情況不理想,香氣就顯得平淡。
2. 風味
咖啡給人的整體印象,包括酸質、苦味、甜感等味道,以及香氣和口感等等。在溫熱或冷卻時等不同溫度階段,會感受到不同的風味變化,所以,最好多花點時間,用全部五感去品嘗鑑賞。
3. 餘韻
或譯「餘味」。使用高品質咖啡並成功萃取的話,飲用後會留下令人愉悅的餘韻。但如果咖啡物質沒有完全萃取出來,就會顯得空洞;如果萃取得太多,舌面上就會有粗糙感,並在口中留下苦味或澀味。
圖/每種咖啡豆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因萃取方法和使用的器具不同,口感上會有很大的差異。(《就這麼簡單!世界冠軍親授 「4:6法」手沖奧義全解析 煮出令人上癮的好咖啡》/方舟文化出版)
4. 酸質
咖啡是由「咖啡櫻桃」這種水果的種子製成。高品質的咖啡會含有源自果實本身的甜感與美妙的酸質。在比賽中,能否很好地表現出優質酸質是一大重點。
5. 口感
或譯「醇度」、「稠度」。咖啡入口時,在口中所產生的質感。評價要點不僅是「輕」或「重」,還包括是否感覺舒適。每種咖啡豆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因萃取方法和使用的器具不同,口感上會有很大的差異。
6. 平衡感
整體平衡的表現。風味、餘韻、酸質和口感應相互呼應、相互促進。如果其中任何一種表現過於突出,那就會變成一杯整體表現失衡的咖啡。
7. 整體評價
整體綜合評價。在比賽中,(感官)評審會就該杯咖啡所帶來的體驗價值,寫下個人評價。
圖/《就這麼簡單!世界冠軍親授 「4:6法」手沖奧義全解析 煮出令人上癮的好咖啡》,作者:粕谷哲,方舟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