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不只東坡肉!來看看蘇東坡如何用最少的錢:吃美食治癒人生,度過情緒低谷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他不是天生的美食家,是美食治癒了他
不只東坡肉!來看看蘇東坡如何用最少的錢:吃美食治癒人生,度過情緒低谷 不只東坡肉!來看看蘇東坡如何用最少的錢:吃美食治癒人生,度過情緒低谷。Pexels by AMANDA LIM

我們都知道蘇東坡是個「美食部落客」,人生一直被貶,卻還一直在吃。有人統計過,說中國歷史上有六十多道菜都是因他而生,包括我們今天特別熟悉的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東坡豆腐等等。那你知道蘇東坡為什麼是個吃貨嗎?其實是因為——窮。他對美食所有的鑽研和創造,都源於當時非常有限的生活條件,讓他只能選擇別人看不上的食材和最樸素的調味料。

蘇東坡為什麼是個吃貨?對美食的鑽研和創造其實是因為窮

東坡肉源自當時豬肉便宜:

比如東坡肉,他在黃州的時候,豬肉非常便宜。因為當時的豬沒有騸(閹割),臊味比較重,不太受歡迎。富人呢,瞧不起,不願意吃;窮人呢,又不知道怎麼煮。

蘇東坡可是無肉不歡的,於是他就開始研究,做了很多次實驗,看看怎麼煮才能鮮香、軟爛、下飯,而且不膩。沒想到後來真的讓他找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少放點水,然後用柴火燒,要用那種不冒火苗的小火煨燉。

這個菜就是得有耐心,要等它自己慢慢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自然美味。早晨起來盛上兩碗,哇,非常下飯!他甚至把這個做法寫成了一篇短文:

豬肉頌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每次我看到這篇短文的名字,都會覺得,太好了。豬肉——一件最平常的東西,都值得拿來歌頌。如果你翻閱蘇東坡的詩詞,你就會發現這個人的詩詞裡,有許多想吃這個、想吃那個的願望。

你看這一首,想吃河豚: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首,想吃芹菜燴斑鳩:

東坡八首 之三

自昔有微泉,來從遠嶺背。

穿城過聚落,流惡壯蓬艾。

去為柯氏陂,十畝魚蝦會。

歲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塊。

昨夜南山雲,雨到一犁外。

泫然尋故瀆,知我理荒薈。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

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

photoAC by わっかのたんぼ圖/photoAC by わっかのたんぼ

這首,橘子真美味:

浣溪沙·詠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這首,荔枝吃到撐:

食荔枝二首 其二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東坡無肉不歡就算買不起肉,也想研究各種吃法滿足口欲

有的時候,吃多了就容易生病。話說某次,蘇東坡得了紅眼病,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最近吃清淡一點,不要吃肉了。蘇東坡回到家裡,開飯了,哇,肉好香,好想吃一口啊。

可是你看,他在《東坡志林》裡是怎麼說的:我是想聽醫生的話,但我的嘴不答應啊。我的嘴跟我說:你是眼睛有病,關我嘴什麼事。嘖,吃!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膾。余欲聽之,而口不可。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

他無肉不歡,就算沒錢買不起肉,也想盡辦法透過研究各種吃法,來滿足口腹之欲。

有人說,蘇東坡是羊蠍子的祖宗

他被貶到惠州的時候,當地的羊肉只有那些當官的、大戶的才吃得上,他買不起,只能買點羊脊骨回去,骨頭縫裡有一些沒剔乾淨的肉,他就開始研究這東西的吃法。

他先是把羊脊骨煮熟,趁熱撈出把水滴乾,然後拿酒來浸泡,再撒上薄薄的一層鹽,最後拿去烤,烤到嗞嗞微焦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哇,太好吃了,酥脆焦嫩,吃起來還有點像在吃螃蟹。

他還把做法寫下來寄給弟弟蘇轍,在信裡調侃他說:「老弟啊,你吃了三年公款大餐,大魚大肉,大概都咬不到骨頭,哪裡像我能吃到這等好味道。所以啊,我寫這封信跟你炫耀一下,不是尋你開心啊,你照著做,是真好吃。不過我只偷偷告訴你一個人。這個吃法一旦流行開來,那些狗可就要不開心了。」

當然,這裡說的狗,也是代指那幫打壓他的人。頗有點自嘲和諷刺的味道。

再後來,他再次被貶,去了海南。

那個時候的海南非常荒涼,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的狀態,而且還有茫茫大海相隔,被貶到那裡,幾乎等於判了死刑。他在海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而且吃不上飯,米還需要借船漂洋過海送來,就跟珍珠一樣珍貴。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蘇東坡餓了很久的肚子,很慘。但從某一天開始,他突然開心了。為什麼?

因為他發現了烤生蠔。

他把小個的生蠔剖開,把肉和汁水跟酒一起煮,大個的生蠔就烤熟了吃,從來沒有過的美味啊!他寫給兒子的信裡說:你千萬別把這件事宣揚出去啊,我怕朝廷裡那幫小人聽了,都想跑海南跟我搶吃的。

photoAC by 4587796圖/photoAC by 4587796

能嚐人間百味,才叫做活著!吃給蘇東坡精神上帶來大慰藉

甚至在物質條件最艱難,蘇東坡什麼也無法吃到時,他也能靠想像來餵飽自己。

在最餓的時候,他寫出了一篇關於美食的最好的文章:

老饕賦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水欲新而釜欲潔,火惡陳而薪惡勞。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湯鏖。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螯。爛櫻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婉姬姜,顏如李桃。彈湘妃之玉瑟,鼓帝子之雲璈。命仙人之萼綠華,舞古曲之鬱輪袍。引南海之玻璃,酌涼州之蒲萄。

願先生之耆壽,分余瀝於兩髦。候紅潮於玉頰,驚暖響于檀槽。忽累珠之妙唱,抽獨繭之長繰。閔手倦而少休,疑吻燥而當膏。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瓊艘。各眼灩於秋水,咸骨醉於春醪。美人告去,已而雲散,先生方兀然而禪逃。響松風於蟹眼,浮雪花於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

你看他想像自己是怎麼吃飯的:吃肉,我只選小豬,豬頸後部那一小塊最好的肉;吃螃蟹,我只選霜凍前最肥美的,吃它的兩個大鉗子;把櫻桃煮爛成蜜,用杏仁漿做成精美的糕點;蛤蜊要半熟的時候就著酒吃,蟹要微生的時候和酒糟一起蒸;酒到微醺處,被絕妙的歌聲驚醒,倒一缸雪乳般的香茗,春意盎然,大家都要醉了;美人歌舞散去,趁著水煮出松風的韻律,用兔毫盞盛一碗雪花茶,先生一笑而起,頓覺海闊天空。

在蘇東坡起起落落的人生裡,吃,應該帶給了他精神上最大的慰藉。因為脣齒之間還能嘗到的世間百味,都在提醒我們:活著真好。

人生在世,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奮鬥。也許蘇東坡看到了,熱愛生活,遠比成功更加重要。

就像元代詩人張養浩的〈山坡羊(一個犁牛半塊田)〉裡寫到的那種生活,雖然不求功名,卻也幸福滿滿。我想把這首散曲分享給你:

山坡羊

一個犁牛半塊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

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勝絲綿,長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幾間,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過天青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

夜歸兒女話燈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

日上三竿我獨眠,誰是神仙,我是神仙。

南山空谷書一卷,瘋也痴癲,狂也痴癲。

(本文節錄自《人生得遇蘇東坡》一書,作者 意公子,三采文化)

《人生得遇蘇東坡》一書,作者 意公子,三采文化提供圖/《人生得遇蘇東坡》一書,作者 意公子,三采文化提供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