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飲食該怎麼吃才不傷腎?醫師詳解5大腎臟病症狀,分享「三控三低」飲食原則,完整解析腎臟病可以吃的食物有哪些?並進一步規劃腎臟病飲食菜單,從蛋白質、鈉、磷到鉀的建議攝取量、來源一次掌握,也整理出腎臟病可以吃的水果與不能吃的水果清單,幫你守護腎功能健康不踩雷。
打開手機電視總是看到琳瑯滿目的健康食品廣告,營養補充是新生代健康的方式,但隨著腎臟疾病發生頻率逐年上升引起醫療衛生界的關注,背後原因之一可能是飲食管控不當與過度濫用藥品,以及保健食品有關。腎臟病潛在族群應該將飲食方式回歸最原始的模式,重新規劃「精準飲食類型」是下一代人最該關注的課題!
腎臟是重要排泄與內環境調節器官,小心5腎臟病症狀前兆
周大翔表示,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泄與內環境調節器官,因此腎臟的功能不只是排尿的處理器官,更是整體體內恆定的重要調節中心,包括參與代謝廢物排除、體液與電解質平衡、酸鹼平衡、血壓與造血等多重功能。
當腎臟負擔過高,甚至惡化形成慢性腎臟疾病時,身體會從 5 個面向產生疾病症狀:
1.代謝廢物堆積產生的尿毒症症狀;
2.水與鈉滯留產生的水腫與高血壓;
3. 電解質異常產生的高鉀血症;
4.酸鹼失衡產生的代謝性酸中毒;
5.造血功能受損產生的腎性貧血,因紅血球生成素(英文 Erythropoietin,簡稱 EPO)不足產生相關症狀等。
因此,正確飲食方式除了避免腎臟負擔過高外,也透過照護腎臟來調節生理機能平衡。
周大翔分析,中醫理論中的「腎」描述的是由腎臟象所主導的一個完整生理系統。在這系統中,跟現代醫學講的腎這個器官有部分相同概念的是「腎主氣化水液」,透過腎氣強化可以有效提升腎臟過濾及代謝機能。
而中醫這樣的療效從現代醫學來看代表的是,從中醫治療能有效提升腎功能,跟過去的錯誤印象相差甚遠,自行錯誤使用藥材,才是造成身體及腎臟過大負擔的元兇,正確且精準使用藥物治療才能有效提升腎功能。
圖/腎臟病潛在族群應該將飲食方式回歸最原始的模式。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腎臟病飲食不只留意蛋白質攝取量,「三控三低」原則是關鍵
周大翔分享保護腎臟飲食要點主要掌握「三控三低」原則:
控蛋白:依腎功能階段調整。
控鈉:低鈉避免水腫、高血壓。
控磷:預防鈣磷代謝異常。
低鉀:若有高鉀風險須嚴格控制。
低脂肪:控制血脂異常。
低糖:若合併糖尿病須嚴格管控。
腎臟病飲食禁忌 1/控蛋白
首選優質低蛋白來源,掌握控制總量及選擇高生物價蛋白大原則,可以選擇包括雞蛋蛋白,魚肉如鯛魚、鱈魚等,豆腐、豆漿,白肉如雞肉等,這類型蛋白質選擇除了高生物價、磷含量相對紅肉低外,對於腎臟代謝及消化機能都是相對負擔較小的選擇。
此外,若已經進入腎病範圍治療範圍則必須更嚴謹控管蛋白質總量,非透析期依腎功能調整 0.6 – 0.8 /kg/day,透析病人則需增加到 1.2–1.4 g/kg/day。
腎臟病飲食禁忌 2/低磷低鈉
低磷低鈉主食選擇以五穀及白米為主,現代麵食加工容易過度使用添加劑,若以麵食為主食盡量以清水沖後或另外取一湯鍋煮麵後撈起(煮麵水應丟棄)再食用。
腎臟病飲食禁忌 3/低鉀
低鉀蔬菜包括高麗菜、白菜、花椰菜、冬瓜、黃瓜、豆芽菜、茄子、白蘿蔔、絲瓜、南瓜、苦瓜等,只要每 100 公克鉀含量 < 200 mg都屬於低鉀蔬菜,建議將蔬菜切片後浸泡水中 2 小時,再用水煮,有助去除鉀離子。
而腎臟病可以吃的水果(低鉀水果)以每份 < 200 mg 鉀為基準,包括蘋果、葡萄、鳳梨、梨子、百香果、蔓越莓等都是不錯選擇。禁忌的高鉀水果(腎臟病不能吃的水果)包括:香蕉、奇異果、木瓜、芒果、橘子等,建議適量食用。
腎臟病飲食禁忌 4/有益腎臟的植物性食物與營養素
洋蔥屬於低鉀抗氧化、抗發炎,蒜頭有助代謝與抗菌,山藥可以滋養脾腎,蔓越莓汁可以降低泌尿道感染風險,橄欖油、亞麻仁油則富含 Omega-3,有助抗發炎。
另外,限鹽不等於無味,適度用香料或天然食材味道代替鹽品來增香調味更健康,適度水分攝取,非所有腎臟疾病患者都需限水,需依照尿量與水腫狀況調整即可。
醫學研究證實,正確使用中藥對腎臟功能強化恢復有正面幫助
周大翔也提醒,除了正確飲食方式外,近幾年中醫透過醫學研究證實中藥對腎臟功能強化及恢復有正面幫助!用藥部分適度透過補氣、活血藥正確辯證搭配治療可以有效強化腎絲球過濾能力,達到加強腎功能改善。至於中醫針灸部分,臨床證實,足三里穴、三陰交穴、照海血、太衝穴介入治療都能加強腎臟功能。
因此,從基礎理論推衍,中醫無論是透過藥物還是針灸治療,可以有效強化臟腑氣血運作,藉以刺激末梢灌流來強化循環代謝能力,包括四肢周邊末梢代謝廢物的回流清除,臟腑器官如腎絲球末端的濾透力量等,都是透過正確辯證來加強腎功能提升的有效治療方式。
(本文作者為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