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疫情以來,已累計1萬3728人確診,677人死亡。指揮中心今公布近兩周死亡分析報告,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整體來看,隨著周數上升,發病個案死亡率越來越低;各年齡層之死亡率中,80歲以上者每3人就有1人死亡。
此波疫情自5月11日至昨日,本土確診個案約13700例。張上淳表示,確診者性別部分,男女各半,各年齡層都有,其中以50至60歲人數最高,其次30至40歲,平均確診年齡49歲。
張上淳說明,這波疫情的確診者中,重症人數2712位,占比20%,截至昨日有675位死亡,男性死亡人數較多,佔了64%;死亡分佈年齡層以60歲以上者最多,佔了9成,死亡年齡平均73歲,比整體高很多,「他們9成有潛在疾病」。
針對各年齡層之死亡率,張上淳說明,低年齡都沒有問題,60歲以下大都約2.0%或是1.0%以下,但60歲以上死亡率就升到6.6%,70歲以上則是15%以上,80歲以上更高達每3人就有1人死亡。
以發病週數來看,19周開始個案數大量增加,第20周確診個案數最多。張上淳指出,在19至20周發病個案中,死亡率高達6.7至6.2%,因為有20%會成為重症,在過去一年多會放在負壓隔離病房照顧,但一般沒有這麼大量的這樣病房,所以雙北個案一度要轉到其他縣市,後來開很多專責加護病房。
針對可能沒有重症教育團隊,張上淳表示,指揮中心這邊也努力給予教育訓練、資訊網絡,除了週六、日以外,平日晚上也給予諮詢,盼給予重症患者最好的照顧。
此外,26週個案死亡率持續下降,降到1%以下,張上淳認為,後續兩週還要觀察,看後續會不會有狀況,整體來看可看到隨著週數上升,發病個案死亡率越來越低。
張上淳說,前100例死亡個案中,有82人有完整資料,其中高達9成5的人有潛在疾病,除年紀大以外,也有多重潛伏疾病在身。有潛伏疾病這有78個,其中超過7成以上都有2種以上的潛在疾病,是比較容易死亡的高風險因子;發病到死亡日平均病程7天,「蠻短的」。
(本文轉載自2021.07.05「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