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邁入超高齡社會。《遠見雜誌》援引北市府統計與學者分析指出,近 5 年高齡家庭(戶內全為 65 歲以上)成長 50.13 %,其中單人高齡家庭更暴增 74.85 %。學者提醒,人口外移與社經變遷推升孤老比例,「孤獨死」恐成下一波高齡危機。針對這件事我認為最需要檢討的核心,還是台灣人自己的思維:高齡者不願意入住養老機構,偏好在家養老。當然你說為何不能有自己的選擇,但是當這個選擇是絕大數人,當然就會出問題!這也是我們所謂的樂齡宅產業的天花板,這個產業是要幫我們的,但是這個社會目前還是傾向拒絕它。在日本我看到的是:老人宅的永續機制,值得台灣學習在日本的老人宅如何運作?就是確認每一戶入住老人有評估穩定財務後,整棟有抵押價值,可以向銀行做借貸的槓桿。然後這些槓桿「多出來的錢」,就是成為老人宅有所謂財源讓高齡服務進駐。服務內容如果在台灣,就是台北市議員在盯以及衛生局、社會局在說明的項目。我們都用道德綁架專業與維持福利,人家用金融來幫助專業與提振福利,這態勢差多少。日本這樣老人宅的機制最重要是大家都蠻樂意來配合。所以剩餘的社會救濟、補助,就可以用在真的極少數真的老人宅都進不去的貧窮脆弱族群。健康老化!日本老人願意退休後工作維持功能比例也高其他的部分,包含日本老人願意退休後工作維持功能的比例也高。大家去關西機場應該就很有感,日本在適應老化的工作做得非常好,健康老化說到經濟面,就是到了高齡都還有一定產值。台灣照護易把家屬後代經濟拖下去,這是深層健康危機我自己做過家訪,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已故末期病人的家庭。病人生前是非常嚴厲,然後家裡我看到的有幾位女兒(有沒有兒子我不知道也沒看到),他堅持不要外籍看護,一定要「家裡女兒」照顧她。然後大家工作分一分,當然最小的女兒就吃虧可大了。這位女兒就錯過適婚年齡,也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工作了,不知道回到職場還有沒有困難,這是活生生我看見的世代危機。還有更多那種為了照護,兄弟花光錢還反目上法院的。親人走了,手足也沒感情了,自己的孤老,也開始了。台灣民情不願意投資醫療防範風險,照護上很容易把家屬後代經濟拖下去,這是一種深層健康危機。跟年輕世代護理師離職、醫師不願意駐守急重症單位,是一樣是同等位階的危機。維持我們健康安全,不能只仰賴健保!這樣做才有保障健保什麼的,只是一種公部門拿來講的政治工具,我們不能光仰賴這種機制維持我們的健康安全。之前講所謂希望民間業者投入的第二層健保,現在應該是政治壓力,講不起來了,沒辦法,政治就是情勒的藝術。這很可惜,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做起!未來自費醫療投保,還有長照之外的高齡服務投保,甚至每個家庭本身就要規劃「樂齡宅投保」。少說也要一定程度儲蓄,不要都不處理。這個服務社會、防止社會風險的產業,才能做得起來,保障你的未來安全。長照服務「結構」與「使用樣貌」台灣更偏在宅/家庭,日本重度者較多進機構台灣(長照2.0)現況:台灣太依賴在宅與家屬政策設計強調「居家+社區」:擴大 17 大服務、建構A/B/C據點、加速出院轉銜與居家醫療整合——官方政策頁明確以在地老化為主軸,並強化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服務規模成長:2024 年長照使用人數約 55.8 萬人(較 2023 年增約 10 %)。 家庭與外籍看護的依賴度高:2025 年 7 月底家庭看護工在職約 20.15 萬人;移工總量在 2025 年中超過 83 – 85 萬人勞動部2025年調查:雇用外籍看護前,80.3 % 受照者主要由家人照顧;若不可雇用外籍看護時,首選仍是家人(53.6 %),住宿式機構僅約 21.8 %。日本(介護保險)公辦長照保險(LTCI)同時涵蓋居家與機構,但重度失能者在機構端占比高:厚生勞動省「介護給付費統計」最新月報顯示,施設サービス(特養、老健、介護醫療院)要介護 3 – 5 合計占比 > 90 %,顯示高需求者集中在機構端;且每人費用隨失能等級上升而顯著增加。日本也推「社區整體照護/在地老化」(地域包括ケア):但在服務配置上「重度者的機構照顧」仍是體系重要支柱,這與台灣「長照2.0以社區/居家量能擴張為主」形成對比。日本「老人宅/服務一體化」的財務機制與監理:為什麼能把金融帶進照顧? ●有料老人ホーム(付費老人之家,即本文所指模式)等類型的設置與運營,地方政府有「設置運營標準・指導指針」,要求營運者提長期資金計畫、主要往來銀行等,降低財務風險;並對收取前払金(一次性入住金)規範保全制度(信託或保證),避免倒閉時傷害住民權益。「用抵押/銀行槓桿+前期金流支持服務」為制度設計。●服務附帶高齡者住宅(サ高住)屬於《高齡者住まい法》架構下的登錄與補助制度,國土交通省每年辦理整備事業(補助)以擴充供給,讓「住+看」的服務型住宅更易成案、融資更可行。日本確實把「住宅不動產的可融資性」與「長照服務」做了制度級的結合(包含入住金信託保全、地方審查與銀行參與),而台灣目前則較少用可監理的金融工具長期支撐社區式服務站與高齡住宅營運(大多由政府補助與短年期標案),這也是產業天花板的結構原因之一。日本養老/長照業者「全面崩盤」倒閉創新高?從這2面向討論,才更接近真相近兩年,日本傳出「養老/長照業者倒閉創新高」。若只看倒閉件數,很容易把它解讀成「全面崩盤」。但只要把分母(各業態的機構/事業所總數)找出來,換算成倒閉率(每千家倒閉數),你會看到更接近真相的兩個面向:1.市場變大 → 案件自然變多(規模效應);2.某些業態的倒閉率真的在上升(結構壓力)。訪問介護(上升)•2023 年:67 件/36,420 家 ≈ 1.84 件/千家•2024 年:81 件/36,905 家 ≈ 2.19 件/千家(約 +19 %) → 分母幾乎不變,但比率上升,顯示不只是規模變大,更反映人力短缺、物價上升、報酬改定等結構壓力。有料老人ホーム(相對較低)•2024 年:18 件/16,543 所 ≈ 1.09 件/千所 → 相較訪問介護,機構型的倒閉率低很多,風險結構不同:固定資產、入退住調度與金融保全機制,對緩衝風險有幫助,但也非完全免疫。日本的「倒閉潮」一半是市場做大後的自然結果(件數上升),另一半是特定業態(尤其訪問介護)在「人力短缺×物價上升×報酬調整」下,連倒閉率本身都上揚的結構性警訊。所以還是印證機構型才是真正禁得起考驗,長照機構與老人宅的擴大服務才是正途。※本文由姜冠宇醫師整合手記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更多內容請至【臉書粉絲團】/【Instagram】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健康遠見》立場
- 瘦身
時尚雜誌VOGUE 23 日舉辦晚宴,劉亦菲擔任紅毯壓軸,穿上白底繡花禮服,並搭配華美珠寶,看起來氣勢萬千,頭上兩側滿天星花,在燈光照射下更彷彿碎鑽珠寶。不只整體造型備受好評,其健康勻稱的身材和好體態…
- 居家
今年重陽節 2025 年 10 月 29 日,也就是農曆 9 月 9 日,正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這一天在華人民間習俗是重陽敬老、祭拜祖先,對先人表達感謝、飲水思源之情的重要節日。但重陽節沒有放假,不少…
- 大腦
我們常以為記憶力會隨著年齡下滑是「自然現象」,但在科學界,有一群 8、90 歲的長者正在顛覆這個想法。他們的記憶力如同 50 歲的人一樣清晰,反應也敏捷,甚至在影像檢查中,他們的大腦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
- 抗老
76 歲的「一代女皇」潘迎紫,日前登上第 60 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出道逾 60 年的她,以透膚白色禮服亮相,不只身形緊實、肌膚細嫩、體態挺拔,更是「零鬆弛、零頸紋」奇蹟凍齡美貌驚豔全場。除了讓許多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