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減肥初期效果好,後期卻體重停滯?減重醫師蕭捷健提醒,小心長期低碳飲食副作用,可能導致代謝下降、腦霧、運動表現變差與肌肉流失、甲狀腺功能受影響。與其靠節食與不吃碳水化合物瘦身,陷入「減肥停滯期」不妨改採碳水循環策略,適當補充碳水化合物,反而有助提升減重效率、不易復胖。
案例1
小莉是醫療器材公司的品管員,認真又細心。她決定減重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啟excel,用表格記錄每餐的熱量和營養成分。每天早上,她都會精心規劃當天的菜單,確保熱量不超標。第一個月,她成功瘦了 3 公斤,開心得不得了。
但是到了第二個月,體重只掉了 1 公斤。小莉開始懷疑:「是不是哪裡算錯了?」她又在表格裡加了一個運動欄,每天規律慢跑 30 分鐘。然而,雖然再減了 1 公斤,接下來體重就卡住了。
當她帶著一本厚厚的記錄本來找我時,我真的有點不捨。那本記錄本裡,密密麻麻記滿了這幾個月她的努力。我告訴她:「放輕鬆一點,別被數字綁住。」建議她試試每週循環的碳水*調整:兩天低碳,三天中碳,兩天高碳。
結果兩個月後,小莉輕鬆瘦了 5 公斤,笑得很開心。減重這條路,有時候不是努力,而是選擇。
案例2
小慧的個性和小莉完全不同,身為充滿幹勁的房仲,她總愛用簡單的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不吃澱粉就對了!」這是她給自己訂下的減重原則。一開始,這方法確實讓她看到驚人的效果,短短五天體重就下降 2 公斤,兩週後又瘦了 2 公斤,讓她以為自己找到完美的答案。
然而,問題很快就出現了。不管再怎麼戒澱粉,她的體重不僅停滯,心情也變得低落、脾氣暴躁。一次去日本旅遊她忍不住放開來吃,結果四天後回台灣時體重不僅衝回原點,甚至還更重。
她來找我時,一進門就大叫:「醫生,你看我這樣怎麼辦啦!」我看著她,耐心解釋:「體重反彈並不是因為吃了澱粉,而是長期完全戒澱粉使你的代謝變慢,加上心理壓力讓你聚餐時一次吃太多,身體長期缺乏澱粉後,進食時更傾向優先儲存。我們可以改用碳水循環的方式來改善飮食。適量吃澱粉不僅不會讓體重增加,反而能幫助代謝恢復,讓你更有力氣工作,也能更自在的和朋友聚餐。」
「好,那我們就試試看吧!一週有幾天可以開心吃喜歡的食物,其他時間再適當減少澱粉攝取。這樣不僅能幫助減重,也能讓生活變得更輕鬆。」小慧點頭接受建議。
一個月後,她再次來到診間,臉上多了一份久違的輕鬆,少了焦慮。「醫生,真的有效欸!我現在體重又減了 3 公斤,重點是我再也不害怕聚餐會毀了一切。我可以開心和朋友吃飯,也能在其他時間照顧好自己。」
減肥遇體重停滯期,是因為身體習慣了
前面兩個案例,對許多減重的人來說並不少見。為什麼算熱量、戒澱粉,總是一開始效果好,後來就沒效了呢?很多人初期透過計算熱量或戒澱粉快速減重,後來卻發現體重停滯甚至反彈,原因就是:身體習慣了,達到新的平衡點。
我們的身體並不只是「熱量機器」,還有一堆複雜的調適機制。少吃的時候,荷爾蒙也跟著變化,讓你更容易餓、更想吃,甚至代謝率也悄悄下降,這和「節儉基因」的作用有關。
我們的祖先,經歷過太多食物短缺的時代。那時候,只有那些代謝率低、能量儲存效率高的人,才能撐過寒冬與饑荒。所以,這種能「節省能量」的基因,成為他們的生存優勢。
尤其是遠渡重洋的南島民族,更需要高能量儲備,畢竟遠古時代船能裝的食物和水不多,節儉基因表現更為突出,造成部分南太平洋國家肥胖率高達 60 %,位列全球前段班,是台灣人的 3 倍。
但這套節儉基因放在今天,卻成了我們的難題。節儉基因會讓我們在食物充足的時候,加倍攝取熱量,抑制飽足感。現代人食物隨手可得,生活型態大多坐著不動,結果這些基因開始超額服務,幫我們囤積下過多的脂肪,讓減重變得困難重重。所以,我們該怎麼減重呢?難道都不要算熱量、不吃澱粉或碳水化合物嗎?
圖/低碳減重會如此「速效」,跟「脫水」有很大的關係。Unsplash by Brooke Lark
低碳飲食速效,但代價不小
這幾年很流行低碳飮食,因為快速減重的效果真的是一眼就能看到。不過低碳減重會如此「速效」,跟「脫水」有很大的關係。碳水在體內儲存時,會和水分一起存在。
當你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戒掉澱粉,身體會先消耗掉儲存的肌肝醣,而每燃燒 1 公克肌肝醣,就會釋放約 3 公克水分。所以,前幾天快速減掉的體重,很多其實是水分而不是脂肪。長期執行低碳飮食,還會有其他風險:
(1) 代謝跟你一起「省」
減少攝取碳水後一段時間,身體會很聰明的切換到節能模式,讓基礎代謝率下降。你可能會覺得手腳冰冷,整天沒什麼力氣。
更糟的是,研究發現,當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限制或熱量不足時,甲狀腺功能也可能受到影響,身體燃燒熱量的能力就會被打折扣,減重速度也愈來愈慢,這和吃太少時的甲狀腺反應是一樣的。
(2) 腦袋也會抗議
長期低碳,大腦的確可以轉為酮體供能,但這是碳水化合物不足時的「備用模式」。正常情況下,腦部最愛的還是葡萄糖,來源就是碳水化合物。
雖然酮體能支持運作,但效率不如葡萄糖來得快又穩定,尤其是需要專注或快速思考時,可能會感覺不夠力,甚至出現「腦霧」或反應遲緩的情況。
發表在《食慾》期刊上的美國研究指出:在完全停止攝取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低碳飮食者的記憶表現較差,但是當重新攝取碳水化合物後,記憶能力就會回復正常。當然了,過度攝取精緻碳水導致高血糖,一樣也會有腦霧的症狀。
(3) 運動表現變差,甚至消耗肌肉
想跑步、舉重,卻覺得整個人卡卡的?那是因為缺了肌肝醣這項運動的「燃料」。低碳飮食會讓肌肝醣的存量變少,讓你在運動時感覺特別沒力氣,像踩了油門卻發現油箱是空的。
更讓人捨不得的是,當身體缺乏碳水化合物,還去運動,身體會開始燃燒肌肉來補充能量,代謝率也跟著下降。不僅減重變得更難,整體健康也可能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