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

越野單車怎麼騎才安全?避免受傷,這些運動傷害風險別輕忽

【專家觀點】
越野單車怎麼騎才安全?避免受傷,這些運動傷害風險別輕忽 越野單車雖然刺激又能親近自然,但發生運動傷害、受傷的風險也比一般單車更高。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編按:越野單車行,安全第一名!越野單車運動雖然刺激又能親近自然,但這項運動挑戰性比一般單車高,伴隨著摔車、骨折等運動傷害風險,需要充足的體能與技巧。且研究指出,肩部與上肢是最常見的受傷部位,故騎士出發前務必檢查車況,隨時注意天氣與路況,並於騎乘時配戴安全頭盔、護具,盡可能結伴同行,才能在享受騎行樂趣的同時,確保安全不受傷。

個案分享

王先生,34 歲,從學生時期開始就喜歡運動尤其近年來常常和朋友一起騎單車到附近郊區散心,後來離市區愈來愈遠,常常利用連續假期和朋友籌劃一夜兩日的行程。

王先生在下班後去健身房運動,以增進體能和肌力,上週前剛好連續下了幾天雨,但王先生和朋友已預約騎車到中南部出遊,考量旅館和飯店訂約等種種因素後,加上當天並沒有下雨,後來仍決定不改變行程,沿途的路面有好有壞,有些地面有一灘灘積水。

有一次王先生為了閃過路面的坑洞,不小心從單車上摔下來,他覺得左肩內側很痛,很快就腫脹起來,王先生忍痛站起來,但無法再騎車前行,朋友們幫忙通知救護車,將他送到附近醫院求診,接受檢查後,醫師告訴他左鎖骨發生骨折,並安排手術治療,術後情況恢復順利,目前接受止痛藥物和物理治療,症狀已有改善。

越野單車與一般單車不同,更需訓練騎乘技術、充沛體力耐力

近年來,越野單車的喜好者快速增多,他們騎著單車到郊外出遊散心,甚至騎過崎嶇山路去欣賞風景。

越野單車與一般的單車不同,這種單車需配備改良型避震器和多段變速的設計,車身輕巧但又堅固,座墊舒適而可久坐。除了配備專門設計的單車外,還需要訓練一定騎乘技術,充沛的體力和耐力,並且要能克服許多地形和交通的限制,才能完成越野單車行的旅程。

推廣越野單車運動時,必須建造合適的登山越野單車道,甚至於像美國那樣設立登山越野單車公園,目前全球共有 600 座這類公園,以增加行車安全。除了地形外,還需要頂著太陽或被雨淋的風險,有時還會遇到交通事故,因此越野單車具有很大的挑戰,對於年輕人而言,相當具吸引力,這項運動的參與者愈來愈多,但安全的考量永遠都是首要重點。

進行越野單車運動,應穿戴合適服裝和安全頭盔和護膝、護肘等裝備。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圖/進行越野單車運動,應穿戴合適服裝和安全頭盔和護膝、護肘等裝備。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進行越野單車運動別忘頭盔重要性!騎士留意這些事項保安全

要提升越野單車騎士的安全,應宣導必須遵守交通規則、穿戴合適服裝和安全頭盔和護膝、護肘等裝備、備妥補給品和飲水、與隊友結伴而行以便有照應,且依體力和技術慎選合適的安全路線;騎行中應隨時注意天氣變化、路況和車況,尤其是路面的坑洞和障礙物,以策安全。若到突然的雷雨或暴雨時,應立即停止騎行,並到適當場所躲避雷雨

報導指出,越野單車的受傷風險確實愈來愈多,但損傷發生率差異很大。大多是輕傷,但也有嚴重傷害如頭部或腦損傷、脊髓損傷和死亡;一項研究指出,發生撞車前的平均速度為 33.7 公里/小時,發生傷害的部位與撞擊類型有關,最常見的衝擊類型是在地面上翻滾(64.7 %),其中肩部(39.7 %)和上肢(35.6 %)是最常見的受傷部位。

本案王先生喜好越野單車,平日很小心,但也未能倖免,在一次騎乘中發生鎖骨骨折,所幸未傷及頭部和腦部,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再次呼籲,越野單車騎士,應擬定合適的路線,訓練騎乘技能,注重前輪的控制技巧,騎車時遵守交通標誌的指示,騎乘中如感到不適,應停止並離開,若是發生意外,應盡快請隊友幫忙連絡緊急救助,以注意安全。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