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為什麼每天只覺得很忙,一點都不充實?什麼都不做覺得空虛,努力做出成績也不算幸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總覺得生活無趣又枯燥無味?究竟幸福是什麼感覺?該怎麼做才會幸福?其實,追求幸福、快樂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或金錢,不妨試著先從調整 5 想法與思維做起。
明明只要騰出 2 小時就能獲得幸福,為什麼大多數的人卻過不了充實的人生呢?為什麼每天只覺得很忙,一點都不充實?
另一方面,為什麼就算有一整段自己的時間,卻總是在浪費呢?
答案很簡單。
因為你不知道做什麼會感到充實又幸福。
你不知道自己想擁有哪種心情,也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感受到那個情緒。所以從來都沒感受過自己想要的情緒,並在這種情況下漸漸變得無感,度過每一天。
話說回來,為什麼現代人無法理解幸福是什麼呢?從我個人的研究可以整理出 5 個原因,分別是:
① 太想安心安定。
② 認為沒有錢就做不了事。
③ 太重視「想做的事」遲遲無法行動。
④ 認為做很多事才算充實。
⑤ 太在意他人的想法。
容我一一說明。
不需要的5個思維
① 太想安心安定
比起自己想做的事,更優先考慮無風無浪地安心生活。
可是,當你一旦決定只要有一點點風險就不做,人生就會變得很無聊。
.不點沒吃過的菜色。
.電影要等到有免費片源才看。
.工作上把就算犯錯也不會被罵擺第一。
.選擇較穩定的職業,而不是感覺很有趣的職業。
應該不少人都過著這種生活。
人會陷入這種思維,說不定是因為這一生中旁人總是叮嚀著「千萬不要失敗」,或媒體、網路新聞總是灌輸著恐懼。
每天過這種生活,也許不太會捲入大麻煩,但很難感受到挑戰時的興奮感。
② 認為沒有錢就做不了事
「如果有錢就能吃好吃的了。」
「如果有錢就能去旅遊了。」
「如果有錢就能買喜歡的衣服了。」
說著這樣的話,卻什麼事都沒做的人應該不少。
大部分的人都想著「要先賺錢」,然後為此拚命努力。
讀好學校、到好公司上班、做副業或創業、或是投資賺錢,大家都覺得要等到有錢再來做自己喜歡的事。
不過買漂亮的衣服、到餐廳吃飯、外出旅遊,需要花那麼多錢才做得到嗎?
圖/等到有錢再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想要變幸福,真的需要花那麼多錢嗎?freepik by EyeEm
想要變幸福,真的需要花那麼多錢嗎?
其實大部分的情況都不是錢不夠用。
嫌貴的高級餐廳,其實也只要幾千元,到高級飯店的酒吧喝飲料,雖然會花幾百元,但若問「你真的付不出來嗎?」,我想大家應該都出得起這筆錢。
能讓自己幸福的事情,其實不太需要那麼多錢吧?
我最喜歡佃煮海苔醬。一吃到佃煮海苔醬就讓我覺得很幸福,而它只需要幾百日圓就買得到。
人們大多只是一直說著要先賺錢,讓自己在幸福的路上繞遠路。
③ 太重視「想做的事」遲遲無法行動
太過重視想做的事,有時候會變得光說不練,讓事情一延再延。
這是因為自己太重視那件事,不想讓它失敗。
像是有人明明想靠唱歌維生,卻因為害怕大家會覺得不好聽,不敢挑戰。
這種思維真的非常可惜。
如果是自己很在乎的事,只要去做一定就會幸福。卻偏偏因為太過重視而無法行動。
④ 認為做很多事才算充實
網路上每天都充斥著許多資訊。
或許你曾想過既然有這麼多新鮮事或有趣的事,不全部做過一遍就太吃虧了。
嘗試各種事物雖然不是壞事,但若每一件都只是半吊子,可能最後完全感覺不到任何充實感。
了解讓自己幸福的事物後,不管是一個還是兩個,都去試試看,就可以增加人生中的滿足感。
可是若受到太多資訊影響,結果可能會因此失去自我價值感。
⑤ 太在意他人的想法
不少人因為不想太顯眼、不想被排擠、不想被批評,於是生活中太配合身邊的人。
不過,這麼做只會把時間花費在雖然對他人是好事,但對自己來說沒有那麼幸福的事情上。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背負太多工作在身上的原因。
(本文節錄自《你與幸福的距離,只有2小時:有錢又快樂的人都這樣做》一書,作者 今井孝,方智出版社)
圖/《你與幸福的距離,只有2小時:有錢又快樂的人都這樣做》方智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