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坣娜過世原因是胰臟癌!預防「癌王」避開脂肪肝等3大危險因子

坣娜過世原因是胰臟癌!預防「癌王」避開脂肪肝等3大危險因子 友人透露坣娜過世原因是胰臟癌!預防「癌王」避開脂肪肝等3大危險因子。J’s娛樂工廠提供

曾唱紅《奢求》、《自由》等歌曲的美聲天后坣娜,傳出在 10 月 16日因病去世,享年 59 歲。而對於坣娜死因有許多傳言,像是紅斑性狼瘡復發、腦癌等。但根據《ETtoday》報導,友人透露坣娜最終是不敵胰臟癌辭世,她這幾年對抗病魔都很低調,不願親友公開消息讓旁人擔心。她長年飽受重大車禍後遺症、紅斑性狼瘡所苦,她去年公開露面已經爆瘦一圈,最終仍不敵胰臟癌病逝。

坣娜車禍後飽受聽力受損、閱讀障礙、紅斑性狼瘡等多種病症所苦

坣娜看起來柔弱似水,但是她真正的生命本質是一個戰士,面對如影隨行的身體痛楚及無法預料的人生,她挺直背脊,用優雅的姿態迎戰。

1993 年坣娜參加完金鐘獎慶功宴後獨自駕車,豈料竟被酒駕車輛攔腰撞上,車禍的巨大衝擊力導致她內臟移位、聽力受損、記憶喪失,甚至還留下語言障礙等嚴重後遺症。

坣娜坦言,記憶喪失是後遺症之一,常覺得人生好幾段記憶是不見的、刪除掉的,甚至曾叫不出眼前姊姊的名字。至於閱讀障礙,她表示自己當時「看所有中文字都是框框」,完全唸不出相對的發音,靠著每天早上固定練習,才讓狀況改善。

車禍後她飽受甲狀腺失調、粗脖子、月亮臉、眼球突出、紅斑性狼瘡、落髮⋯⋯等病症所苦,到第 4 年,她更驚覺自己罹患憂鬱症,站在舞台上表演時,數度動念想「跳下去」,後來才透過瑜珈學習和病痛相處,進而考取教師執照,找到生活樂趣。

取自臉書@Tang Yoga 坣娜的坣瑜伽圖/取自臉書@Tang Yoga 坣娜的坣瑜伽

2018 年坣娜與「四星國際」董事長薛智偉結婚,婚後她淡出演藝圈,投入瑜伽修行與健康品牌經營。他們也共同成立「薛智偉・坣娜猶台文化交流協會」,推動台灣與猶太文化交流,並在台北設立猶太社區中心,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與教育專案,生活低調且專注於心靈成長。據媒體報導,友人表示坣娜最終是因不敵胰臟癌病逝在丈夫身旁。

坣娜婚後她淡出演藝圈,投入瑜伽修行與健康品牌經營。取自臉書@Tang Yoga 坣娜的坣瑜伽圖/坣娜婚後她淡出演藝圈,投入瑜伽修行與健康品牌經營。取自臉書@Tang Yoga 坣娜的坣瑜伽

而隨著坣娜過世消息傳出後,坣娜創立的 Tang Yoga「坣瑜伽」臉書粉絲專頁,也在昨 29日最新發文,轉貼她於 2020 年 4 月 2 日上傳至 YouTube 的影片。影片中,坣娜用希伯來語獻唱祈禱文,文字中寫道:「這首希伯來文是我在 3 年前學的、內文就是針對祈禱、對所有得到瘟疫與災難痛苦的人們、所給予的祝福與祈禱。在這疫情非常時期,我們不分宗教、單純以得到上天的恩賜與祝福,想以這首祈禱文祝福與給予所有人勇敢的力量、感謝的心,不分國籍不分宗教,祝福祈禱所有人能擁有健康與平安。」

胰臟癌症狀不明顯!「無聲癌症」2原因使80%患者錯失治療先機

胰臟癌,之所以又被稱為「癌王」,主要是因其「發生率」接近「死亡率」,確診後一定時間內會往生。

根據國健署發表的 111 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胰臟癌排名「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七位,勝過胃癌、食道癌、卵巢癌。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胰臟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烏日林新醫院醫療部部長暨胃腸肝膽科李傑哲主任過去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胰臟癌之所以會有「癌王」、「無聲癌症」的稱號,主要與兩大原因有關。

其一,是因為胰臟藏在胃部後方,傳統腹部超音波不易檢查,異狀容易被忽略。

第二,則在於胰臟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即使少數患者出現胃痛、腹痛、腰痛、背痛等症狀,也容易與腸胃疾病和腰痠背痛問題混淆,所以第一時間往往難以察覺。

臨床統計發現,80 %以上的胰臟癌,確診時已錯失治療先機,五年存活率不到 5 %。

胰臟癌如何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對抗胰臟癌最重要關鍵

也因此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成為對抗胰臟癌的重要關鍵!李傑哲提到,過去傳統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的影像檢查的方式,對於小於 2 公分的早期胰臟腫瘤,診斷率較低,尤其電腦斷層的敏感性約略只有 70 %。

而近期隨著醫療科技術的進步,醫界也有了新的診斷利器—內視鏡超音波,有助檢查出小於 0.5 公分的早期胰臟腫瘤,並幫助醫師評估腫瘤鄰近淋巴結和血管有無受到侵犯,提供病友更好的癌症治療規劃。

且內視鏡超音波不僅可進行檢查及評估,現在也能擴大到細針穿刺與其他治療,包括局部腫瘤化療藥物注射,在診治胰臟疾病及早期胰臟癌上,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脂肪肝、高血糖、肥胖,研究這3因素都可能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

除了探究胰臟癌致命的原因,並了解新型的診斷、治療方式,想要防止胰臟癌上身,還可以怎麼做呢?雖然目前胰臟癌的確切成因仍不明,不過有不少研究文獻指出,胰臟癌的發生可能下列 3 大因素有關。

因素1 》脂肪肝

根據三軍總醫院 2018 年發表於國際期刊《內科與急診醫學》(Internal and Emergency Medicine)的研究發現,有脂肪肝問題者,未來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 2.63 倍。且普通胰臟癌患者平均存活時間為 11 至 12 個月,但如果是有脂肪肝又罹患胰臟癌的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僅 5 到 6 個月,幾乎只有一半。

該研究團隊推測,胰臟癌發生率死亡率提高的原因,應與脂肪肝患者的胰臟腺體脂肪比較多,較容易產生發炎反應,進而刺激血管增生,使胰臟腫瘤變得更大更具侵略性有關。

因素2 》高血糖

三軍總醫院的上述研究也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會增加 2.09 倍。此外,另一篇 2018 年由美國梅約診所發表於《腸胃病學》(Gastroenterology)期刊的研究也發現,許多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至少三年,已出現血糖異常上升跡象。

因素3 》肥胖

而肥胖更是使胰臟癌發生風險大幅提升的原因之一!根據 2016 年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指出,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 30 者,得到肝癌、胃癌風險提高 80 %;罹患腦膜瘤、胰臟癌風險多 50 %;罹膽囊癌和多發性骨髓瘤風險分別增加 30 %和 20 %;罹卵巢癌與甲狀腺癌風險則高 10 %。

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

計算方法:BMI = 體重(公斤)/ 身高(公尺的平方)
參考值:
正常範圍:BMI值介於 18.5 與 24 之間
過重:24 ≦ BMI<27
輕度肥胖:27 ≦ BMI<30
中度肥胖:30 ≦ BMI<35
重度肥胖:BMI ≧ 35

最後李傑哲也呼籲,對抗胰臟癌的重要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治療!如果民眾發現自身或親友出現 黃疸、腹痛/腰背痛、體重減輕 3 大疑似胰臟癌症狀,建議立即至胃腸肝膽科門診檢查評估,釐清原因較有保障。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