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迎接兔年,春節年菜準備好了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黃琳惠、吳婉瑜推薦過年圍爐不妨準備一道「黃耆紅棗養氣燉雞…
2023-01-17
編按:COVID-19新冠確診後遺症會好嗎?長新冠(Long Covid)會持續多久?這是許多確診者染疫康復後最常有的疑…
2022-11-15
編按:染疫者別輕忽新冠肺炎感染所留下的後遺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表示,這半年來臨床門診上出…
2022-12-15
45歲的蕭小姐,三個月前確診新冠肺炎,起初僅只有類似感冒的症狀,怕冷、發熱、鼻塞、咽喉搔癢、流鼻水、不時清幾下喉嚨,症狀…
2023-01-04
2020 年大爆發的新冠肺炎COVID-19,到2022年全球已約六億人感染,接近700萬人死亡。雖說是肺炎,但令人意外…
2022-12-30
「風疹塊(膨疹)好癢!」根據統計,台灣每5人就有1人有蕁麻疹困擾。尤其是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兩年多來,有民眾在施打疫苗後產生…
2022-12-06
中醫觀點「肺與大腸相表裡」及「肺主氣,大腸主津」。意思是肺主呼吸之氣及一身之氣,為體內外氣體交換之器官,有維持氣體新陳代…
2022-11-18
張小姐25歲,未婚,無慢性病史,亦無心血管家族史,不抽菸,平時有規則從事有氧運動、游泳的習慣,健康狀態良好。3個月前得到…
2022-11-17
編按:受到Omicron BA.5疫情影響,近來本土確診病例遍地開花防不勝防。令人擔憂的是,確診後即便康復,還有可能面臨…
2022-11-14
在感染新冠疫情後,許多人雖然痊癒了,但卻有了後遺症,後遺症的類型百百種,例如:體質變寒、咳嗽咳不停、容易腹瀉和孩童注意力…
2022-11-11
今天是24節氣中的立冬,也是冬天的開始。在台灣有「立冬補冬」的習俗,許多人迫不急待今晚就要去大啖麻油雞、薑母鴨。但台灣中…
2022-11-07
隨著衛福部通過中藥清冠一號的公費治療,正式作為新冠肺炎的治療藥物,但與西藥相比,中藥是如何發揮功效治療新冠肺炎的呢?此外…
2022-11-04
最近台灣新冠的狀況有逐漸趨緩的狀況,但感染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也逐漸攀升,截至今2022年11月1日國內COVID-19本…
2022-11-01
疫情變化迅速,最近門診見到很多染疫之後除了咳嗽外,反應喉嚨劇烈疼痛的患者,常常說「喉嚨好像刀割一樣,每當吞嚥、說話就痛的…
2022-10-27
隨著確診者相繼解隔離,中醫門診出現因為「新冠後遺症」求診的患者,睡不著的確佔了很大一部分。根據經驗,新冠後遺症的失眠可分…
根據英國一項強調新冠疫情對心血管疾病造成影響的研究指出,任何程度的新冠感染都與血栓風險增加有關,這些血栓從患者的靜脈開始…
2022-10-25
在確診人數持續破萬的台灣,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多消毒外,我們怎增進自己的身體免疫系統,盡量避免染疫,以及染疫後的嚴重後遺…
2022-10-21
自從今年國內爆發新冠病毒大規模流行以來,迄今國內已經有超過1/4的人口感染過新型冠狀病毒。據統計,染疫人口中99.5%以…
新冠肺炎來到了Omicron時代,重症率已較過去下降,但因Omicron免疫逃脫的特性、以及不斷產生的變異株,使得Omi…
2022-10-07
美國研究人員22日發布報告指出,與從未感染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人相比,染疫者一年後出現各種腦損傷…
2022-09-24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嚴重感染可能引起免疫反應傷害大腦神經細胞,導致譫妄症以及記憶與…
2022-10-06
9月23日前後是秋分,日夜等長。過了秋分,夜晚變得比白晝長,秋天的涼意也逐漸加重,此時自然界的陽氣漸收,氣候變得乾燥,老…
2022-09-22
「我確診康復後,似乎經常感冒?好像免疫力變差了?」國外有不少人在確診新冠肺炎康復後,卻出現接連感染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的…
2022-09-28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th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
什麼是「腦霧」?隨著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的增加,愈來愈多的國人在確診後出現不少的後遺症,除了常見的咳嗽、胸悶、疲倦之外,反應…
2022-10-04
焦慮是長新冠(long COVID)的常見後遺症,陽明交通大學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透過動物模式的研究發現,可能是Fkbp5…
2022-10-03
新冠肺炎肆虐以來,確診病人在急性罹病期間,病毒嚴重攻擊身體組織和細胞,釋出大量細胞激素,無情地進一步猛烈攻擊呼吸系統和肺…
2022-09-27
台灣屬亞熱帶氣候,雖進入秋天,但氣候依然處於炎熱狀態,需再經過1-2個月才能明顯感受季節轉變。這段時間不能忽視秋老虎發威…
2022-09-26
一位朋友日前確診新冠,經過七天的隔離終於轉陰了,隔離期間感覺頭很暈也很脹,康復後腦筋仍昏昏沉沉的,很容易搞錯時間。出關後…
2022-08-26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天表示,一名70歲婦人在確診後,時常胸悶易喘,並在1週內暴瘦10公斤,出現典型肌少症現象,經接受中…
2022-09-14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醫學院一項針對 600 多萬…
2022-09-15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趨緩,「長新冠」症狀卻困擾許多確診康復後的患者,有些人仍持續乾咳、腹痛或拉肚子,還有些人出現「腦霧」。醫…
2022-07-14
一名28歲、曾確診新冠的女性上班族坦言,「確診康復後,身體比以前更疲倦,每天下班回家倒頭就睡,不知道自己怎麼了?」這般心…
2022-09-10
最近1項大型新研究表示,與未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比起來,新冠肺炎康復者有肺血栓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2倍,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機會也…
小冠是一個活潑健康的11歲男孩,平常沒有任何的慢性疾病,今年五月底Omicron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都還來不及接種兒童疫…
2022-08-24
編按:作家蔡詩萍先前曾確診輕症康復,但他昨13日晚間在臉書分享,近期發現嘴角跑出了幾粒很小的痘子,原以為是天熱火氣大,沒…
林女和許女都是長新冠患者,林女解隔後睡眠時間從7小時延長成10小時,許女則嚴重失眠,2人前往彰化醫院就醫,醫院安排高壓氧…
2022-08-18
長新冠症狀在皮膚上較容易出現紅疹、潰傷甚至掉髮等情形,關於國內長新冠情況,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主任林子凱表示,臨床上較常看…
2022-08-05
長新冠是後疫情時代最受矚目的問題之一,許多研究陸續出爐,最新發表於頂尖期刊《科學》的研究發現,長新冠與低皮質醇、T細胞耗…
2022-09-01
根據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研究之一,1/8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者,會出現至少1種「長新冠」(lon…
新冠病毒絕非只影響肺部,對人體器官的危害,遠超過一般人想像,除了影響肺部,還可能危及心血管系統、腦部、消化系統、泌尿生殖…
2022-08-03
COVID-19輕症也要小心後遺症,據醫師觀察,國內頻頻有染疫康復者出現「腦霧」症狀,一旦出現思考反應緩慢、注意力不集中…
2022-07-22
針對COVID-19「長新冠」病患,美國生技公司Axcella研發的藥物在初步試驗中成功讓部分病患從持續生理和精神疲勞復…
「有備無患,不擔心」!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任鄭宜哲醫師提供與太太前後感染新冠肺炎的隔離抗疫經驗,強調可以按…
2022-07-20
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但台大醫院今天發布數據,Omicron疫情期間,收治2名兒童染疫合併中風案例,施打2劑疫苗…
2022-07-08
COVID-19本土疫情未歇,有些康復者飽受「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所苦。根據健保署統計,自去年12月起至…
2022-07-06
夏天來臨,台灣氣候炎熱又潮濕,若長期待在高溫環境且無適當防護,容易引發中暑。而突然從高溫環境進到冷氣房,或為了消暑貪涼飲…
2022-07-11
不少曾確診COVID-19病人在治療緩解主要症狀後,會發現仍持續出現咳嗽、喉嚨痛、頭痛、疲勞、胸悶等症狀,到底這是不是代…
2022-07-05
順應世界趨勢與病毒共存,國內COVID-19染疫人數愈來愈多,新冠確診後遺症、長新冠是近期門診最熱門的病症之一。賴睿昕中…
2022-06-28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科學家5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COVID病毒感染引發的免疫反應,會傷害大腦的血管,這可能是…
2022-07-07
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延燒,截至6月9日國內已有逾260萬人確診,而隨著感染人數持續上升,外界也開始關注染疫後的「…
2022-06-09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目前確診者雖都是輕症居多,根據《開放論壇傳染病雜誌》(Open Forum Infectious Di…
2022-06-07
近日越來越多民眾確診新冠肺炎,不少康復後民眾出現咳嗽、疲倦、微喘、嗅覺異常、記憶力變差等後遺症。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張益豪提…
2022-06-20
國外出現感染新冠肺炎後多重系統發炎症(MIS-A)症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醫師王振憲表示,如果確診後康復2周…
2022-06-29
指揮中心數據顯示台灣確診數已突破350萬,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的社會,但該如何面對「長新冠(Long Covid)」成為康…
台大醫院今天發表本土15例MIS-C病童收治報告,個案平均4到5週發病,推估近期進入MIS-C高峰期,請家長注意孩子發燒…
全台新冠感染人數累計至今(9)日已有2,693,787人確診,染疫人數已突破全人口數的10%,其中不少人解除隔離後,仍有…
2022-06-14
一名竹科工程師王先生(化名),近期罹患新冠肺炎後,開始出現焦慮與失眠症狀。初期王先生以為是焦慮與失眠都是新冠肺炎所致,認…
2022-06-23
面對新冠疫情的蔓延,縱然小朋友染疫多為輕症或無症狀感染,但是新聞媒體時不時報導染疫兒童中出現侵犯身體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
2022-06-22
美國衛生官員今天說,從6月頭2週蒐集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有逾40%成年人通報過去曾罹患COVID-19(2019冠狀病毒…
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林銘泰於臉書透露,日前收治一名10歲男童於4月底確診輕症康復後,在端午連假前出現「兒童多系統發…
2022-06-06
繼兒童確診康復出現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後,近期國內是否曾有MIS-A(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病例,也成為國人…
2022-06-21
近期國內通報多起兒童確診康復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個案,引發國人關注。但事實上感染COVID-19所引起…
2022-06-15
兒童感染COVID-19後恐留後遺症,引發醫界擔憂。一項莫斯科研究顯示,1/4住過院的染疫孩童幾乎都有後遺症問題,尤其過…
2022-06-18
有1位專責病房護理師確診康復後重回熟悉的工作崗位,面臨需要照顧多位確診患者的龐大壓力下,他發現記憶及處理繁複工作的能力大…
2022-06-13
新冠病毒產生的後遺症會為身體帶來中長期的影響,根據統計,依病毒株不同,大約會有7~20%的人在感染痊癒後產生影響,患有新…
編按: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染疫康復人數也愈來愈多。但就有不少確診者反應,即使已經解除隔離、快篩檢驗陰性,但…
2022-06-02
隨著周遭親朋好友都確診了,大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似乎不像起初的擔心害怕,但是卻都會半開玩笑地問:「你還好嗎?有沒有什麼後遺…
2022-06-17
新冠病毒延燒全球,各國研究陸續發現,民眾染疫後會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影響患者康復後的生活。常見…
2022-05-19
編按:確診新冠肺炎可能會造成許多後遺症,其中又以讓人頭腦混沌不清,造成思考、記憶跟專注力大幅降低,進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
2022-05-18
國內感染Omicron變異株人數持續上升,外界關注感染後的「長新冠後遺症」,專家今天引據英國數據分析並表示,感染Omic…
2022-06-03
新冠肺炎的後遺症,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狀況?現在的台灣,在這個幾乎隨時都有人會確診的環境裡,如何學習和病毒共存,似乎已成了…
台灣每日確診人數破2萬,多數為輕症和無症狀,多數人也因此輕忽。嗅覺喪失、極度疲勞、呼吸短促、肌肉無力,可能長期伴隨新冠確…
2022-05-04
本土COVID-19單日確診人數屢創新高,尤其以國內現況來說,民眾實在很難避免不染疫。雖然絕大多數研究顯示,感染Omic…
2022-05-08
英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國內估計約200萬人有「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占總人口約3%。…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24日發布最新研究指出,感染過新冠肺炎的65歲以下成年人中,每5個人中就有1人經歷至少一…
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