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

聽力受損恐增失智5倍風險!專家授「搓手聽篩法」揪前兆,聽不見一聲音小心

聽力受損恐增失智5倍風險!專家授「搓手聽篩法」揪前兆,聽不見一聲音小心 聽力受損恐增失智5倍風險!專家授「搓手聽篩法」揪前兆,聽不見一聲音小心。Pexels by Karolina Grabowska

編按:你知道聽力受損與失智症息息相關嗎?研究指出,聽力退化不只影響溝通,更可能讓失智症風險暴增近 5 倍!專家教你用「搓手聽篩法」進行簡易自我檢測,快速判斷自己是否有聽力問題,並提醒及早聽力測試與介入,把握黃金時期積極治療,才能降低大腦與認知功能衰退風險。

美國醫學會出版的神經學領域期刊「JAMA Neurology」指出,重度聽力損失者,其失智症風險增加約4.94倍,不可不慎。聽損若未矯正,不只影響聽力,也會讓人與外界隔絕,出現社交隔離、導致憂鬱情緒,長期放任聽力退化,伴隨而來的就可能是失智症。

隨著年齡增長,聽覺器官自然退化,因初期症狀不明顯,漸進式的退化過程容易被忽視。資深聽力師蔡鋕鑫表示,聽力檢查並非老年人才需要做,及早發現、介入聽損治療,可提升溝通及生活品質,並增強認知能力,尤其是降低未來失智的風險。

聽損該怎麼發現呢?蔡鋕鑫說,「搓手聽篩法」是非常容易進行的初步自我檢測方式,透過能否聽到搓揉手指發出的微弱聲音,即可粗略評估一個人的高頻聽力狀況。其方式首先是移動到安靜空間,手比一個手指愛心動作,接著在左耳及右耳旁各搓 3 下,檢查兩耳是否都聽到摩擦的聲音。

如果沒聽見指腹的摩擦聲響,建議預約詳細的聽力檢測;聽力檢測對於幼童、中高齡族群特別重要,例如正在學習語言的孩童,早期療育可以幫助大腦發展。50 歲以上的成年人、長期處於高分貝環境的工作者,更要注意聽力受損問題,避免不可逆聽力損失及退化,帶來憂鬱、失智、喪失平衡感等。

蔡鋕鑫分享,除了「搓手聽篩法」揪出聽損前兆,生活中也有許多方式可以得知聽力是否有受損情況。包含日常對話、環境聲音,例如電視是否愈開愈大聲、經常聽不清楚對話要求別人重複說話、對於在嘈雜環境中聽懂對話感到困難、常聽不到門鈴及水壺燒開的聲音,影響生活及人際關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每 3 人就有 1 人有聽力損失,這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功能退化問題。聽不到、聽不清楚會產生溝通困難,更易有避免社交、減少與外界互動的情形,不但產生孤立感,大腦也會缺乏刺激,增加認知功能的衰退,是成為失智症的重要可變因子之一。

(聽力變差不一定是老化!輕忽聽損恐大增失智風險,2關鍵延緩惡化,大腦)

延伸閱讀
三分之二個台灣下雨!15縣市大雨特報 恐一路下到晚上
楊柳颱風若登陸會有颱風假嗎?氣象粉專這樣說
美日預估楊柳颱風恐成「西北颱」 氣象署說話了

本文轉載自2025.08.10「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