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

哈佛重磅研究:大腦「缺它」是阿茲海默症起點,補充能阻止甚至逆轉疾病

哈佛重磅研究:大腦「缺它」是阿茲海默症起點,補充能阻止甚至逆轉疾病 哈佛重磅研究:大腦「缺它」是阿茲海默症起點,補充能阻止甚至逆轉疾病。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2025 年 8 月哈佛大學重磅公布,大腦中天然存在的元素——鋰,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病因的起火點。根據哈佛為期 10 年的研究顯示,鋰因為會與有毒的類澱粉斑塊結合,故而會在大腦中被耗竭,然後觸發早期的大腦變化,最終導致記憶喪失。研究人員透過補充新型的鋰化合物,此化合物能避免澱粉斑塊的捕捉,在劑量遠低於精神科臨床治療所用的情況下,成功逆轉了阿茲海默症小鼠的損害,且無毒性,並且恢復了記憶。

此次發表在重量級國際期刊《Nature》上的這篇論文,是由哈佛大學遺傳學與神經學揚克納教授(Bruce Yankner)所領導完成,由於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致病理論,因此可望變成阿茲海默症早期診斷、預防與治療的新策略。

阿茲海默症已知的病生理

阿茲海默症影響全球約 5500 萬人,預估到 2050 年可能接近 1.5 億人,其特徵包括:β類澱粉蛋白斑塊的聚集、Tau蛋白的神經纖維纏結,以及保護性蛋白REST的流失,但這些都無法完全解釋疾病,似乎缺少了完整拼圖中的一小塊。

例如,有些人雖然有上述異常,卻不會出現認知下降。同時,國際間各大藥廠,針對β類澱粉斑塊移除的新藥通常無法逆轉記憶喪失,只能減緩病程。

哈佛大學揚克納教授此次證明,鋰缺乏是阿茲海默症的起因,確實是嶄新的理論,更由於其在 1990 年代曾率先證明β類澱粉斑塊具有毒性,因此在阿茲海默症的研究上,極具權威性,於是引起了科學界的高度重視。

有那些金屬是必需的

人體內的必需金屬,大致區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大量必需

在人體內含量較多(以公克計/等同 1000 毫克以上),包含有鈣(Ca)、鈉(Na)、鉀(K)、鎂(Mg)和磷(P),非金屬但常以磷酸鹽結合鈣存在。

第二類則是微量必需

這些金屬雖然含量很低(毫克或微克級),卻是多種酵素、蛋白質必不可少的輔助因子,包含鐵(Fe)、鋅(Zn)、銅(Cu,與鐵代謝、膠原蛋白合成、神經傳導有關)、錳(Mn,參與抗氧化酵素與骨骼形成)、鉻(Cr,有助於葡萄糖代謝與胰島素作用)、鉬(Mo,參與含硫胺基酸的代謝)、鈷(Co,維生素 B12 的核心成分,影響紅血球生成)以及硒(Se,雖非金屬但常與微量元素一起列出,抗氧化酵素的必要組成)等。

綜上所述,不難發覺,在哈佛大學這篇論文發表前,鋰在人體內並未被列入必需金屬的名單中,雖然鋰天然存在飲用水、蔬菜、穀物中,人體血液及組織中也可檢測到。

鋰早期被認為可能與情緒調節、神經保護有關,例如,在精神醫學上,鋰鹽被用來治療躁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其他方面尚待研究,正因為證據仍嫌不足,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各國營養學會都沒有把鋰列為人體內的必需金屬。

研究結果發現,鋰是唯一在不同組別中有顯著差異的金屬,且在記憶喪失最早期就出現變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研究結果發現,鋰是唯一在不同組別中有顯著差異的金屬,且在記憶喪失最早期就出現變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鋰」天然存在人腦中,並且扮演重要角色?

揚克納教授在研究神經保護蛋白REST時,對鋰產生了興趣。然而,要弄清楚鋰是否存在於大腦中,以及其水平是否隨著神經退化發展而改變,需要取得腦組織來分析,但這在活人身上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此,哈佛遂與芝加哥的「Rush記憶與老化計畫」合作。

該計畫擁有數千名研究參與者的遺體腦組織,研究團隊首先使用先進的質譜技術測量了約 30 種不同金屬在大腦與血液中的微量水平,樣本涵蓋認知健康的人、輕度認知障礙(MCI)的人,以及罹患晚期阿茲海默症的人。

結果發現,鋰是唯一在不同組別中有顯著差異的金屬,且在記憶喪失最早期就出現變化。在認知健康的捐贈者腦中,鋰水平較高,約為 4.1 ng/g,但在輕度障礙(1.5 ~ 2 ng/g)與失智(1 ~ 1.5 ng/g)的患者中,鋰水平則分別大幅下降約 30 ~ 40 % 以及 40 ~ 60 %。

這與先前的研究發現相呼應,那就是——當環境中鋰含量較高(例如,飲用水中),與較低的失智症發病率相關聯。顯然,鋰就像我們從環境中獲得的其他營養素一樣,例如,鐵或維生素C,在大腦中有正常的範圍,並在大腦生理功能中發揮必不可少的作用。

鋰的流失引發阿茲海默症相關變化

研究人員故意給健康小鼠餵食低鋰的飼料,選擇性移除了正常飼料中 92 % 的鋰,使得小鼠血中鋰濃度下降 89 % ,腦中鋰含量下降 47 ~ 52 %,腦中的鋰水平於是到達與阿茲海默症患者相似的水準,結果竟然加速了老化過程,引發大腦發炎、神經元突觸連結喪失,以及認知下降。另外,在阿茲海默症小鼠模型中,低鋰的飼料大大加速了:

β類澱粉斑塊的形成

Tau神經纖維纏結

微膠細胞被活化(但降解類澱粉的能力下降)

突觸、軸突及保護神經元的髓鞘流失

  • 認知與記憶喪失

實驗還顯示,鋰改變已知會調節阿茲海默症風險的基因活性,包括最著名的APOE基因。當研究人員讓小鼠補充含鋰化合物(lithium orotate,乳清酸鋰)的飲用水時(4.3 μEq/L),不僅可以逆轉疾病相關的損害,還恢復了記憶功能,即使是在患有晚期阿茲海默症的老齡小鼠身上,也有治療效果。

更重要的是,在生命早期維持穩定的鋰水平,甚至能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簡單的說,鋰在大腦中就像一個「守護者」,它能減少有害蛋白(Aβ、tau)的堆積,保護突觸和神經連結,幫助免疫細胞清除廢物並避免過度發炎,同時提升神經細胞的能量與存活能力,因此能延緩或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發展。

人類日常飲用水和食物中的鋰含量

人類飲用水中的鋰濃度,想要達到上述給老鼠的濃度 4.3 μEq/L(約 30 μg/L)是有可能的,因為天然水體中的鋰含量差異很大,從不到 1 μg/L 到數百甚至上千 μg/L 皆有報導,例如,美國地下水常見範圍在 < 1 ~ 396 μg/L(部分甚至高達 1700 μg/L),丹麥自來水平均約 11.6 μg/L,最高達 30.7 μg/L。人若一天喝進 2000 mL 的30 μg/L水,就等於吃進 60 μg(0.06 mg)的鋰離子。不過都是游離的鋰離子,不是乳清酸鋰,乳清酸鋰是人工合成的,自然存在食物和飲用水中完全沒有。

除了飲用水,人類食物中,鋰的來源為榖物、蔬菜(特別是根莖類)、海鮮等等,正常飲食下,大約每天可以吃進 0.6 ~ 3 mg的鋰離子。但不同地區差異很大,且目前並無明確「每日建議攝取量」。

阿茲海默症治療的新希望

過去幾項有限的臨床試驗曾經用鋰治療阿茲海默症,確實顯示出一些療效,但它們使用的鋰化合物(例如臨床目前使用的碳酸鋰)必須以較高劑量給予,每次 300 mg,每天 2 ~ 3 次,維持血中濃度在 0.6 ~ 1.2  mEq/L之間,這對年長者而言可能具有微毒性。

這次的研究找到為甚麼碳酸鋰要用高劑量的原因,那就是β類澱粉斑塊會在這些傳統鋰化合物發揮作用之前,將它們先行結合並封存。揚克納教授發現了乳清酸鋰這種化合物能避開類澱粉斑塊的捕捉,更讓大家振奮的一項發現是,即便比上述少 100 倍的極低劑量下,也能產生強大的效果。

科學家未來除將進一步在人體臨床試驗中,重複驗證這些研究結果外,更期望透過常規血液監測鋰的水平,或許就能辨識出有阿茲海默症風險的人,並給予早期治療。另外,研究鋰水平如何隨著年齡增長而保持對阿茲海默症的抵抗力,也可以幫助科學家建立一個「目標範圍」,讓醫生協助患者維持在這個水平,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現階段,由於鋰尚未在人體,僅在老鼠身上,被證明對神經退化有保護作用,讀者不需要也不應自行服用鋰化合物的健康食品。醫學界預估乳清酸鋰或其他類似化合物可能很快就會進入臨床試驗,並可能最終改變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格局,這是因為鋰比單純抗類澱粉斑塊或抗Tau蛋白的療法更進一步,那就是不僅能減輕症狀,更能逆轉認知下降,改善患者的生活,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Liviu Aron, Zhen Kai Ngian, Chenxi Qiu, Jaejoon Choi, Marianna Liang, Derek M. Drake, Sara E. Hamplova, Ella K. Lacey, Perle Roche, Monlan Yuan, Saba S. Hazaveh, Eunjung A. Lee, David A. Bennett, Bruce A. Yankner. Lithium deficiency and the onset of Alzheimer’s disease. Nature, 2025; DOI: 10.1038/s41586-025-09335-x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