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溝通

想當會聊天的人?這樣做提升閒聊力,引起對方興趣與共鳴

想當會聊天的人?這樣做提升閒聊力,引起對方興趣與共鳴 想當會聊天的人?這樣做提升閒聊力,引起對方興趣與共鳴。freepik by rawpixel.com

編按:你是個擅長聊天的人嗎?在聚會、社交場合上,總是自己聊得很起勁,對方愈來愈安靜?優質的閒聊,是「雙方」都想繼續談話。所以,不是E人就一定有閒聊力;就算是I人,也能克服社恐、自在閒聊!善於閒聊的人能夠打動他人的心,是因為他們用心交談,用心理解他人。

擅長閒聊的人,喜歡時光機。

擅閒聊的人,將過去封印起來。

擅長閒聊的人,在腦海裡儲存著遺留於心的情景。

擅閒聊的人,被問及才會開始追憶。

擅長閒聊的人,相信吸引力法則。

擅閒聊的人,被分裂隔離。

擅長閒聊的人,會試圖尋找自己跟對方的共通點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擅長閒聊的人,試圖尋找自己跟對方的共通點。

他們明白,如果彼此有共同之處,就會倍感親切。 

「現在」和「半過去」的話題,我們先告一段落,下面來講講「過去」。 

談起心頭的那些「莫非」、「或許」: 

「比嘉(沖繩縣第一大姓氏)先生,您莫非是沖繩人?」 

「××先生,難道您是京都人?」 

「您以前是不是學過游泳或武術?」  

就是這種感覺。想問出這樣的問題,在自我介紹時就必須認真觀察對方。 

尤其是在商務場合,會聚集很多初次見面的人,低頭看看手裡剛拿到的名片,或是看看很多人會在胸前佩戴的名牌,上頭的漢字目瞭然。  

「是的,我是沖繩人。您是怎麼知道的?」 

「以前去沖繩旅遊,遇到很多人都姓比嘉。」 

「您是什麼時候去的呢?」 

「大學的時候去的,現在想來,真的很懷念啊。」 

彼此會因為沖繩這個共同話題而變得意氣相投。  

「是的,我是京都人。您真厲害啊。」 

「我從您的口音聽出來的。高中畢業前我一直住在神戶,離京都很近,那時候很常去。現在和關西人說話還會說出方言呢。」 

「那可真是太巧了。您去了京都的什麼地方?」 

時光機將你們帶回了「高中時代」。  

「我游過泳,不過那是學生時代的事了。」 

「果然!看您體格這麼好,一猜就知道了。其實我也是游泳隊的。」 

「是嗎?這麼說來,我發現您也是個肩膀寬闊的人呢。」 

雖然沒有同甘共苦,但這個話題喚醒了彼此青春時代刻苦訓練的回憶。  

像這樣,擅長閒聊的人,會清楚記得過去發生的事,並將這些記憶儲存起來,以便隨時隨地取用。 

對打棒球的人來說,就像在板凳區準備出場的感覺。 

只要教練(大腦)一說「該你出場了」,就會馬上上去(打開記憶)。  

擅閒聊的人,不會將過去的記憶置於「板凳區」,而是長時間放在板凳區後面。 

所以,教練(大腦)下達出場命令後,他還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入替補狀態(打開記憶)。

擅長閒聊的人,會吸引別人

如前所述,我們能夠明白:擅長閒聊的人,會吸引別人。 

因為他們相信藉由談論過去的事,可以產生「共時性」(Synchronicity)。 

從「比嘉」這個姓氏可以引出「學生時代到沖繩旅遊」的話題。 

因為對方一口京都腔,而說到了「住在神戶的那段日子」;因為對方體格很好,所以說到了「學生時代在游泳隊」的故事。 

或許只是偶然,但這樣的偶然具有「共時性」。這正是「共時性現象」。  

擅閒聊的人,不知是否因為有過不開心的回憶,所以不想說起過去的事。因此,他們不會產生「共時性現象」,也搭不上時光機。 

即使是可能獲取的人脈,也會因此被分裂隔離。  

如果能將苦難的過去視為人生寶貴的經歷,勢必會對日後的成功有所幫助。 

或許,未來遇到的某個人就曾在同樣的地方,和自己共享了同一段時光呢。 

(本文節錄自社交腹肌:鍛鍊伸縮自如、不掉電的閒聊力一書,作者森優子,譯者沈英莉、楊鑫儀,寶瓶文化

《社交腹肌:鍛鍊伸縮自如、不掉電的閒聊力》寶瓶文化提供圖/《社交腹肌:鍛鍊伸縮自如、不掉電的閒聊力》寶瓶文化提供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