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亨廷頓舞蹈症治療新曙光!試驗手術3年後,病程速度減緩75%

【專家觀點】人類史上第一遭
亨廷頓舞蹈症治療新曙光!試驗手術3年後,病程速度減緩75% 亨廷頓舞蹈症治療新曙光!試驗手術 3 年後,病程速度減緩 75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新聞事件緣起:2025 年 10 月份,uniQure公司公佈一項令人震驚的臨床試驗期中結果報告,此試驗是由該公司和倫敦大學學院(UCL)合作開展,屬Phase I/II(編號NCT04120493),試驗利用手術,以基因療法(名稱是:AMT-130)來治療亨廷頓患者,一次性給予物進入腦部,結果顯示疾病的進展速度被減緩了 75 %。這意味著,原本一年內就會迅速退化失去的功能,現在被延緩成 4 年。也就是說,讓亨廷頓舞蹈症患者能多出數十年的高品質生活。負責此試驗亨廷頓病中心主任塔布里齊教授(Sarah Tabrizi)認為,這是「偉大的成就」。不過,這仍屬期中結果,尚待完整研究公開與同儕審查。若最後確認,這項成果將為無數在壯年罹病、家庭深受摧殘的人帶來了真實的希望,因此BBC健康與科學記者蓋拉格先生(James Gallagher)特別撰寫專欄報導。

什麼是亨廷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它是一種顯性遺傳神經退化疾病,會無情地殺死腦細胞,逐漸影響患者的行走、說話、進食、飲水、決策能力與獨立生活能力,目前尚無治癒方法,此病以英國醫師 George Huntington 的名字來命名,他在 1872 年首次詳細描述這種家族性疾病。

致病原因是由於DNA中的亨廷頓基因(huntingtin gene)發生錯誤所引起,讓原本對大腦有益的 huntingtin 蛋白,變成了具毒性的神經細胞殺手。若父母一方患病,子女有 50 %機率遺傳此突變並最終發病,首發症狀通常出現在 30 ~ 40 歲之間,發病後 15 ~ 20 年內逐漸惡化,最終會因吞嚥困難、營養不良或感染(例如肺炎)而喪生。

新療法的目標是永久大幅降低有毒蛋白的水平,保護神經細胞,且只需單次給藥,開啟了「提早治療、預防發病」的可能性

據統計,在英國約有 8500 人罹患亨丁頓舞蹈症,另有 2 萬 5000 人將在未來發病。只有極少數高風險家庭成員選擇做檢測,北蘇格蘭的亨廷頓舞蹈症發病率為每十萬人中有 14.5 人,是全球平均發病率(2.71 人)的 5 倍以上。

以台灣人口約 2300 萬人估算,乘上全球發病率,相當於約 600 人左右,但在任一時間點的發病病患可能低於此數,因為可能存在未被診斷或尚未發病。

  • 臨床試驗內容與結果

    試驗網羅了 29 名患者,在美國與英國同時進行,並有模擬手術對照組,以利評估療效,追蹤期為 36 個月。

此基因療法使用一種「安全的病毒」(AAV5;改造的腺相關病毒第5型)來當作郵差,遞送一段 microRNA(miRNA)序列,進入病人的神經細胞內,專門用來攔截並關閉「突變基因」的指令(messenger RNA),大幅降低具有毒性的 huntingtin 蛋白的產生,保護神經細胞得以存活。

手術過程中,使用即時MRI導引,透過顯微導管將藥物注入目標部位,主要是大腦中與亨廷頓病受損最嚴重的區域:紋狀體(striatum),特別是尾狀核(caudate)與豆狀核(putamen)等區域。整個過程需要 12 ~ 18 小時,注入速度非常緩慢,藉以降低推擠壓力與損傷風險

追蹤觀察結果顯示,手術 3 年後,疾病進展速度平均減緩 75 %,這是根據結合認知、運動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的綜合評估結果。腦細胞死亡的指標——脊髓液中的神經絲蛋白(neurofilament),相對於試驗起點,對照組上升了 1/3,試驗組不升反降,竟然低於試驗起點。

絕不誇張,當研究人員見證到這樣的成果時,因為想到對遺傳患者家庭悲慘命運的翻轉意義,不禁紅了眼眶。此項治療被認為相當安全,僅少數患者出現病毒引起的腦部發炎與頭痛、混亂症狀,但多能自癒或以類固醇治療。科學家預期,這種療法應該可維持終身有效,因為腦細胞不像血液、骨骼或皮膚那樣會被不斷替換

這些結果目前尚未公開完整臨床研究報告(包括手術細節、劑量、併發症、安全性統計、隨訪細節等),也就是尚未在主要的、經過同儕審查(peer reviewed)的科學期刊上發表,特此敘明。

亨廷頓舞蹈症新療法的目標是永久大幅降低有毒蛋白的水平,保護神經細胞,且只需單次給藥,開啟了「提早治療、預防發病」的可能性。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亨廷頓舞蹈症新療法的目標是永久大幅降低有毒蛋白的水平,保護神經細胞,且只需單次給藥,開啟了「提早治療、預防發病」的可能性。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真實案例

律師助理Jack

Jack May-Davis 的家族世代受亨廷頓病折磨。他攜帶致病基因,他的父親 Fred 以及祖母 Joyce 皆因該病去世。Jack 回想小時候,看著父親健康一步步崩潰,是極其痛苦與恐怖的過程。Jack 父親是在 30 多歲時,開始出現行為與動作異常,最終需要 24 小時安寧照護(無藥可醫),並於 2016 年去世,享年 54 歲。

30 歲的 Jack,目前是一名律師助理,剛與未婚妻 Chloe 訂婚,他也參與了這項研究,希望將命運轉化為貢獻。他原本已經知道,會重蹈父親的覆轍,沒想到現代醫學科技的突飛猛進,即將徹底改變他的人生,「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Jack 說,「我感到震撼,未來突然變得明亮起來。」

心理諮商師的先生Matt

住在英國史雲頓郊區,45 歲的患者妻子 Gemma Botting 看到這項新的治療方法如此有效時,不禁淚流滿面,足足哭了 3 個小時。等到女兒放學回家,看了BBC的報導後,也激動得哭了出來。

Gemma 和丈夫Matt 育有 2 個孩子,11 歲的 Amelie 和 8 歲的 Hugo,Matt 是在 2 年前開始出現症狀,原本已經接受了無法和丈夫一起變老的事實,也認為他可能看不到孩子長大成人。現在,一切都變為可能。

2011 年 Matt 基因篩檢確診後,當時還是情侶的他們,辭去了物流業的工作,決定環遊世界一整年,想趁 Matt 還能旅行時,把所有假期都用光。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們在旅途中於秘魯馬丘比丘結婚。婚後,他們想要孩子也是一場掙扎,夫妻倆希望能篩除導致亨廷頓氏症基因的下一代。他們有 2 種選擇:

(1)進行體外受精,但在植入母體前先檢測胚胎是否帶有致病基因;

(2)自然受孕後,對胚胎進行基因檢測。他們選擇了第二種方式。

現年 43 歲的 Matt 仍能行走,但動作笨拙,且出現精神與情緒變化。他會突然發怒,另外,他完全沒有同理心,比如孩子跌倒受傷時,他竟然嘲笑。Matt 已因健康問題提前退休。某種程度上,Matt 已經算是幸運的了,他到 40 歲才出現症狀,想當年,他母親在 40 歲時就已經因病去世。而現在,他們迎來了全新的治療希望。

Gemma 目前在擔任心理諮商師,部分原因是想回饋社群,多數剛確診的患者,憂鬱是最常見的問題,因為他們覺得一切都完了。這次的治療新聞非常重要,能讓大家重新振作。鄰居和朋友甚至說要幫她募款,支付先生的治療費。

她只希望 NHS(英國國家健保)能儘快給付這項治療。Gemma 明白丈夫可能仍需等待,但這卻是她多年來第一次對未來懷抱樂觀,就像一場夢,終於能想像和丈夫一起變老,這對她和孩子們而言,都意義非凡。

教師Jackie

住在英格蘭西約克郡的 Jackie Harrison,今年 51 歲,與相戀 30 年的伴侶 Tony 及弟弟 Mark 住在一起。

Jackie 12 歲時,母親 Jean(教師)就因亨廷頓症去世,享年 48 歲。父親棄家出走,Jackie 與弟弟遂由 78 歲的祖母 Edith 獨力撫養。祖父早已因此病去世,她的舅舅也死於同樣的病。

Jackie 沒有過正常的人生,這個病奪走了她所有的一切,讓她不知道有父母、有穩定生活是什麼感覺。祖母過世後,Jackie 放棄了成為老師的夢想(就像她的母親與祖母一樣),改由她負責養家與照顧弟弟。

弟弟考上大學後,她終於能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位與獲得教師文憑。但命運再度殘酷,Mark 被診斷出罹患亨丁頓舞蹈症,過去十年來,Jackie 一直是他弟弟的全職照護者。幫他準備食物、打掃、購物,剛換上乾淨衣服又馬上弄髒,連上廁所都要她幫忙。

由於母親罹患此病,Jackie 因此有 50 %的機率帶有致病基因。Jackie 從未鼓起勇氣去做檢測,每當想到就會退縮。2016 年 12 月,她第一次到里茲總醫院(Leeds General Infirmary)與遺傳科醫師會面,考慮進行基因檢測,結果若是陽性,那等於死刑判決,這樣一來,她也就再不需要花時間去學開車,付那麼多錢?最終因為 Jackie 無法承受壞消息的衝擊,於是繼續拖下去。

這疾病長久以來,在社會上被視為羞恥的事,1920 年代的美國研究者甚至認為這些家庭被巫術詛咒,稱它為「惡魔之病」。由於 Jackie 害怕自己會變成母親那樣,因此希望與弟弟這一代是家族悲劇的終點,所以 Mark 沒有結婚生子,Jackie 與 Tony 相伴 30 多年也未曾生育。

2017 年底,Jackie 終於鼓起勇氣,進行了檢測,當天抽血,僅僅花了幾秒鐘,等待一個月後,她帶著忐忑的心情回到醫院,醫師微笑迎接她,一切「正常」,Jackie 沒有罹患亨丁頓舞蹈症,那一刻,她終於脫離一生的陰影。今天,研究人員宣布首次治療成功在患者體內減緩致病基因,帶來減緩或預防的希望後,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開始願意接受檢測。

展望與挑戰

治療開發商 uniQure 公司計劃在 2026 年第一季向美國申請藥證,並最早可能於 2027 年上半年上市。英國與歐洲的申請也將於明年展開,但初期焦點會先放在美國。

公司首席醫務官 Dr. Walid Abi-Saab 認為,這項治療可望徹底改變亨廷頓病人的命運,不過,由於手術極為複雜且昂貴,治療若無健保給付,恐將無法惠及所有患者。目前尚無正式定價,但其長期效益可能使其仍具成本效益。例如,NHS 已經同意給付每位病人 260 萬英鎊(台幣 1 億元)的基因療法,用來治療血友病 B。

現階段藥廠正與一群尚未發病但帶有突變基因的年輕人(稱為「第零期亨廷頓病患」)合作,目標是開展預防性試驗,檢視是否能大幅延緩甚至徹底阻止疾病發生。目前亨廷頓症沒有任何有效療法,因此新藥申請極具說服力。

不過縱使獲得批准,該療法也僅適用於早期患者或尚未發病者。此外,由於手術複雜,只能由專門中心執行。部分科學家也提醒,目前尚不確定療效能否長期維持,仍待未來上市後,更進一步的研究結果。

(本文作者為潘懷宗博士/藥理學教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