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

孩子想要手機,爸媽什麼時候給?研究揭孩子幾歲拿手機好

【專家觀點】
孩子想要手機,爸媽什麼時候給?研究揭孩子幾歲拿手機好 孩子想要手機,爸媽什麼時候給?心理專家分析研究:揭孩子幾歲拿手機好。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提到給手機,又到了親子關係的「大考驗」要不要給孩子手機、怎麼管理手機,成了家長和孩子之間最常出現的拉鋸。今 2025 年 9 月起,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將實施「行動載具集中管理」政策,也就是學生到校後要把手機交給老師保管,下課才能取回。孩子是不是對此政策多有抱怨,或是他們會來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調查報告:超過五成以上中小學學生都擁有智慧型手機

根據教育部 2020 年台灣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調查報告指出,超過五成以上的學生都擁有智慧型手機,七成以上的學生將智慧型手機作為上網的主要設備。

另一份調查則指出,在 2024 年,兒童與青少年每日平均上網時間已達 3.96 小時,首次接觸網路年齡降至 7.1 歲,顯示3C產品早已深植兒童青少年的生活。

手機帶來的便利,對兒童青少年的學習和人際互動有幫助,但也伴隨著風險。

研究指出,13歲前擁有智慧型手機成年早期這些風險高

一項發表於《人類發展與能力期刊》,針對超過 10 萬名年輕人的研究指出,在 13 歲前擁有智慧型手機的孩子,成年早期更可能出現自殺意念、攻擊行為、情緒調節困難及自我價值感低落

此外,首次擁有智慧型手機的年齡愈小,「心智健康指數」(MHQ)得分隨之下降;例如,13 歲時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平均得分為 30,而 5 歲時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平均得分僅 1。研究也指出,這與過早接觸社群媒體有關,會伴隨更高的網路霸凌風險、睡眠障礙及家庭關係惡化

幾歲給孩子手機好?專家建議爸媽試試「這3種方法」

所以,身為家長該怎麼因應拿捏給予孩子手機的時間,能幫助孩子善用智慧型手機,又不會形成緊張的親子關係?可以試試以下的作法:

一、和孩子討論「可以擁有手機的年紀」

與其一昧制止「有手機」,不如和孩子討論有無手機的優點和缺點,設定能擁有個人手機的年紀,例如滿 13 歲,讓孩子有期待,也知道規則清楚、可遵守。

二、陪孩子練習回應「同儕壓力」

當朋友都有手機,孩子自然會想跟進。父母可以先和孩子模擬,遇到這種情況時該如何回應。同時,也能給孩子在家和自己共用手機的時段,讓他可以和朋友有互動的話題,同時可掌握孩子使用手機的狀況。

三、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很敏感,當父母回家後仍滑手機、不和孩子互動,他們就會覺得手機比自己重要。請父母多留一些「不被打擾」的專屬時間,真正陪伴孩子。

現今的兒童青少年是在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環境中成長,對他們來說,手機已是「生活必需品」,父母當好守門人,孩子就能享受科技的便利,也能守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本文作者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

👉 加入健康遠見 LINE方帳號,最新健康保健議題不漏接!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