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鬱卒也會傷「心」?德研究:影響力不輸肥胖、膽固醇過高

【專家觀點】
鬱卒也會傷「心」?德研究:影響力不輸肥胖、膽固醇過高 圖/Pakutaso 15938

您常感到心情低落,凡事意興闌珊、欲振乏力嗎?總是暴躁易怒,每天都覺得苦悶,完全快樂不起來?若答案屬是,除精神健康堪慮外,長期下來身體恐怕也會連帶出狀況。

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的報告就指出,憂鬱情緒似乎會增加個人往後心臟病發的風險,值得大家關注。

該研究由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身心醫學教授卡爾-海因茨.拉德威(Karl-Heinz Ladwig)博士所主持,其和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的流行病學研究所、哥廷根大學醫學院心血管研究中心等學術單位的專家合作,分析一項大規模調查獲得的部分資料。裡頭包含的個案人數共計有3428名,性別均為男性,年齡則介於45至74歲,追蹤時間長達10年,目的在瞭解造成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子為何,以及各自佔有的影響力比重。

結果顯示,研究期間陸續有557人過世,當中269人死於心臟疾病。若依據這些死於心臟疾病者的體檢紀錄進行探討,因憂鬱情緒所致為15%,而膽固醇過高、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與吸菸等常見的危險因子則在8.4%至21.4%之間。整體而言,憂鬱情緒的危害程度介於幾個非先天性心血管疾病重大危險因子的中間位置。

研究者表示,憂鬱情緒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密切。其以往發表在國際醫學權威性刊物《刺胳針》(Lancet)的報告就強調,兩造之間會相互影響。具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常會有憂鬱情緒,甚至得到憂鬱症;而憂鬱情緒和憂鬱症明顯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或是惡化既有的病情,該交互現象彷彿是一種惡性循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目前約有3億5千萬人為憂鬱症所苦,預估該問題將成為未來疾病和失能的主因。既然憂鬱情緒已被證實給心臟帶來的威脅並不亞於肥胖、膽固醇過高,那對於憂鬱症的防治更加不可輕忽。

有鑑於此,建議民眾若出現憂鬱症狀、過去的喜好突然喪失興趣、睡眠習慣和食慾改變、整個人心煩意亂,注意力難以集中、自覺沒有價值和希望,且持續時間達兩周以上,最好儘快尋求心理衛生專業的協助,切勿壓抑或忍耐,以免傷神又傷「心」。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