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個性開朗的人嗎?是否遇到事情總會往好的方面想呢?若答案為Yes,恭喜您很有機會長命百歲。這話怎麼說呢?一份不久前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報告就指出,保持樂觀的心態過日子,似乎能延年益壽,讓人得以健康老化,值得大家參考。
該研究由服務於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臨床心理學家萊溫娜.李(Lewina Lee)博士所主持,其和哈佛大學等單位的學者共同合作,針對69744名女性和1429位男性進行長期的追蹤調查(註:女性為10年,男性為30年),目的在探討樂觀和長壽之間的關聯性。
起初,所有志願者皆需接受問卷訪談,除透過標準化的量表評估樂觀程度外,也蒐集生活習慣(如日常飲食、運動與有無抽菸喝酒等)和個人整體健康狀況的相關資料,待研究結束再確認他們健在與否。
統計顯示,最樂觀的女性(註:前25%)平均壽命比起悲觀的女性多出14.9%,而能活到85歲的可能性,前者是後者的1.5倍。至於最樂觀的男性平均壽命比起悲觀的男性多出10.9%,而活到85歲的可能性,前者是後者的1.7倍。整體而言,相對於悲觀者,最樂觀的人平均壽命延長11%至15%,活至85歲以上的機率更高出50%至70%。
上述發現,即使考量當事者年齡、教育程度、社經地位、慢性病、憂鬱症等人口統計因素和生活習慣差異的影響,結果依然相同。
探究原由,研究者表示樂觀的人傾向訂立目標,且有信心去達成,而這些目標可能包括有助長壽的習慣。以往文獻就證實,樂觀與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心臟健康、較佳的免疫系統、較好的肺功能和較低的死亡風險有密切關聯。另外,樂觀者在解決問題上會比悲觀者更有效率,面臨壓力時較懂得調節情緒和行為,讓自己能重新振作起來。
75%樂觀靠後天培養
話雖如此,但有人或許會說,樂觀與否是天性使然,很難改變。其實過往的雙胞胎研究發現,只有25%是基因遺傳決定,剩下的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所以您若想擁有樂觀的心態,專家建議除常與樂觀的人為伍,多選擇樂觀的人當朋友外,以下的方法也可以嘗試:
1. 發揮想像:每週乙次「最好的自我」訓練,花15分鐘寫下未來的一天,重點為完成所有想做的事,接著花5分鐘想像這樣的情形。
2. 記錄經驗: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把當日發生的正向經歷,無論事件大小全都寫出來,內容需包括過程、心得與期待。
3. 心存感激:每天花幾分鐘寫下讓自己感激的人事物,培養本身感恩的心,如此可擴大快樂感受,強化積極應對問題的意念。
4. 找尋優點:多注意他人的長處或優點,並給予肯定和讚美,懂得欣賞對方的好,長期下來可提升正向思考的能力。
5. 練習冥想: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學者曾針對西藏喇嘛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每天花30分鐘冥想就能讓思維變得正向積極。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