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吃垃圾食物短短 5 天,就可能改變大腦運作與自制力?垃圾食物不只傷身也傷腦!研究發現,連續 5 天攝取高脂、高糖的超加工食品,不只讓人上癮、增加肝臟脂肪,還會影響大腦海馬迴和梭狀迴,導致記憶、認知下降與胰島素敏感度減弱,甚至產生類似藥物戒斷的不適反應,對情緒與認知都是一大威脅。
生活壓力大,吃高熱量「罪惡系」垃圾食物舒壓,其實是在身體和大腦埋地雷。研究指出,短短 5 天垃圾食物就可能影響大腦運作、自制力,甚至可能出現與藥物戒斷相似過程。
研究:恐致肝臟脂肪增加,大腦記憶與認知能力、胰島素敏感度下降
這項研究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由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 19 至 25 的 29 名健康年輕男性,進行 5 天高熱量飲食實驗,實驗組受試者每天額外攝取 1500 大卡高脂肪、高碳水的超加工零食。
結果顯示,受試者在短短 5 天不僅肝臟脂肪明顯增加,更影響大腦中負責情緒與獎勵的區域,導致吃東西滿足感下降,對於失敗或損失等負面結果變得更在意、更容易受到影響。
研究更發現,恢復正常飲食 1 週後,大腦對胰島素敏感性仍沒有完全恢復,尤其與記憶、認知相關海馬迴和梭狀迴,胰島素敏感度持續下降;也就是說,垃圾食物的影響遠比想像中快,短短幾天就可能改變大腦運作模式。
這項研究的受試者在減少高度加工食品的過程中,最明顯的戒斷症狀,包括悲傷、易怒、疲倦與強烈的渴望,通常出現在停止攝取後的第 2 天到第 5 天,這個高峰時段與藥物戒斷過程極為相似。
(延伸閱讀/你中了幾個?研究:「超加工食品」吃多恐加速大腦損傷、認知能力衰退)
垃圾食物不只致胖,更會影響自制力與情緒讓人吃得更多、胖得更快
開業診所醫師魏士航近期透過新聞稿分析這項研究,他說,許多加工食品容易讓人上癮,與「極樂點」設計有關,刻意調配糖、鹽與脂肪比例,讓食物嚐起來達到最令人愉悅的狀態,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帶來短暫快感。
魏士航說,長期下來,垃圾食物所帶來的刺激,可能產生類似藥物成癮的現象,導致民眾開始習慣性偏好高脂、高糖食物,同時減少對低脂食物的選擇;垃圾食物真正影響的不只是體重,短短幾天就可能改變大腦運作,影響自制力與情緒,最後惡性循環,吃得更多、胖得更快。
(延伸閱讀/阿茲海默症是「大腦糖尿病」?這類食物攝取過量,小心提早失智)
本文轉載自2025.07.22「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