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許多人在購買蔬果時,最在乎的就是農藥殘留問題,附著在上頭的化學物質吃下肚後,究竟會不會危害到我們的健康?一起來認識蔬果如何清洗才不會吃進農藥?其實,農藥不可怕,不會清洗才可怕!
殘留量試驗作物之分群,主要以取食部位特性進行分組,並選擇主要消費農產品、預期殘留量高、經濟價值高、栽培面積大或產量高之作物為該群組之代表作物,所以藉由殘留量試驗作物群組化的概念,以各群組中的代表作物為例,將合法推薦於代表作物上之病蟲害防治用藥,依照其應用方式的不同,概括區分為系統型及接觸型藥劑兩類。
圖/流動水洗。商周出版提供
系統型藥劑具有較佳的親水性,是在植物體內分布
由於系統型藥劑具有較佳的親水性,所以藉由作物吸收進入植物組織中,再移行至植物各部位,此移行過程具有分散的作用,因此系統型藥劑在植物體上比較不會有局部出現高殘留量的情形,且因為是在植物體內分布,較少受外在環境影響(因雨水淋洗流失及因陽光照射分解),而植物體內複雜的植物生理代謝功能也有不同的分解代謝途徑。
接觸型藥劑易附著植物表面或滲入植物表面臘質中
至於接觸型藥劑,則較不易在植株中移行,容易附著於植物表面或滲入植物表面臘質中,因此接觸型藥劑會分布在噴施部位,藥劑與作物接觸部位就會有較高的殘留量。雖然接觸型藥劑在外在環境中,直接面對雨水淋洗及光照分解,較易發生消散的情形;但若藥劑理化性質較穩定,則反而不易分解,易有殘留情形發生。
因此本文將依作物分群原則*,介紹該分群作物消費者取食作物的特性,再依植物保護資訊系統中推薦於該代表作物上之藥劑,區分其為系統型及接觸型,依照可能殘留部位建議合宜的清洗去除步驟,並將清洗方法延伸應用至同群作物上的清洗及去除*,以做為消費者在食用相關農產品前,清洗方法的參考與應用。
*此一分群係依行政院農業部公告「農藥田間試驗準則」之殘留量試驗作物群組所列;若有修訂,以農業部公告為準。
*內文介紹主旨是將清洗方法延伸應用至同群作物上,並非指延伸作物會有與代表作物相同之農藥殘留情形。
買菜應該要挑蟲咬過的比較安心?蔬果農藥殘留常見 5 問,可參考這篇文章的完整介紹。
清洗蔬果基本方法
沖洗:清除接觸型農藥
沖洗是最基本的水洗法,要使用流動的水,才能利用水流帶走殘留藥劑。
圖/沖洗。商周出版提供
搓洗:清除接觸型農藥
除了以水流沖洗外,用手搓洗蔬果表面,可加強去除沾附的農藥殘留。
圖/水沖洗。商周出版提供
刷洗:清除接觸型農藥
表面凹凸不平或者表皮堅硬的蔬果,可以使用刷子輔助,清除效果更好。刷子可用軟毛刷或舊的牙刷。
圖/刷洗。商周出版提供
切除:清除接觸型農藥
根部、果蒂凹陷等部位,最好切除或挖除,以清除運送過程中的汙染。
圖/切除根部。商周出版提供
浸泡:清除系統型農藥
透過浸泡,能使水溶性的系統型農藥溶出,浸泡時要搭配換水,才能確實降低殘留。
圖/浸泡。商周出版提供
加熱:清除系統型農藥
以中小火加熱數分鐘,煮到水熱,不用燒滾,即可瀝乾備用。可使系統型農藥隨蒸氣消散。
圖/加熱。商周出版提供
(本文節錄自《正確洗菜,擺脫農藥陰影(暢銷修訂版):家庭必備!學會洗泡刷,減少蔬果農藥殘留,確保全家人健康》一書,作者 顏瑞泓,商周出版)
圖/《正確洗菜,擺脫農藥陰影(暢銷修訂版):家庭必備!學會洗泡刷,減少蔬果農藥殘留,確保全家人健康》商周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