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國人超音波發現有甲狀腺結節的比例約為 20 - 30 %,其中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 3 - 4 倍。雖然甲狀腺結節約 90 - 95 %屬於良性,但發現脖子腫塊,仍不免讓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感到擔憂。究竟甲狀腺結節有可能自己消失嗎?甲狀腺結節需要治療嗎?一起來看看醫師怎麼說。
摸到身上某個部位有腫塊,總是讓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感到擔憂,如果發現腫塊在脖子,有可能是「甲狀腺結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學影像部頭頸醫學影像科鄭凱倫主任指出,甲狀腺結節大多為良性,通常不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多數不會自行消失,雖然演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較低,但也不應置之不理;配合醫師進行檢查與追蹤,多數情況可獲得控制。
診斷方式有這些,是否需穿刺看1檢查結果
鄭凱倫主任說明,當患者發現頸部有異常腫塊,或健檢發現甲狀腺長結節,醫師會先進行理學檢查,包括詢問病史、觸診和身體評估,透過觸摸甲狀腺看看腺體是否腫大,以及是否有單一或多個結節,再利用抽血檢驗判斷甲狀腺功能。接著,醫師會為患者安排超音波檢查,是診斷甲狀腺結節最重要的工具,能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判斷甲狀腺大小、有無結節,以及結節的結構變化。
是否需要進一步做細針穿刺化驗?鄭凱倫主任表示,會根據超音波檢查結果判斷,並不是發現有結節,或是結節變大就要做。若是超音波影像顯示有惡性可能,例如形狀不規則、有微小鈣化合併周圍淋巴結出現異常等,就會考慮進行穿刺,採集並化驗細胞樣品,協助判斷是否為惡性。聽到要在脖子扎針容易令人恐慌,其實穿刺疼痛感類似抽血,過程也相對安全;少數情況如細胞數可能不足等,則會考慮改用切片方式取得更多組織。
(延伸閱讀/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該怎麼辦?甲狀腺穿刺會痛嗎?醫師解答,可參考這篇文章的完整介紹)
良性結節還是要定期追蹤,少數可能轉成惡性
甲狀腺結節診斷為良性,就可以不管它嗎?鄭凱倫主任強調,仍有小部分可能轉變成惡性腫瘤,患者應定期回診追蹤。依不同狀況,追蹤頻率也不同:
1.超音波檢查看起來不像惡性、不符合穿刺標準,原則上若無任何症狀,可每半年或一年再做超音波追蹤。
2.若已引發外觀問題或吞嚥不適,但還不至於造成困擾,同樣維持半年或一年追蹤。
3.若醫生評估疑似惡性,可 3 至 6 個月再次接受穿刺檢查。當反覆穿刺證實並非惡性,後續可延長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超音波檢查。
圖/良性甲狀腺結節仍有小部分可能轉變成惡性腫瘤,患者應定期回診追蹤。freepik by stefamerpik
結節多數不會自行消失!「做好2點」勿過度恐慌
鄭凱倫主任說明,若屬於甲狀腺囊腫(水泡),內部成分多為血水,確實可能被人體吸收,但甲狀腺結節是局部甲狀腺細胞異常增生造成,為實心的肉瘤,自行縮小或消失的機會較低。良性無症狀的結節一般僅需維持追蹤觀察,若腫大到造成外觀困擾或壓迫症狀,則應考慮治療。
甲狀腺結節是常見病症,大多為良性,因此鄭凱倫主任提醒,當甲狀腺檢查發現有異狀時,患者不必過度恐慌,如果需要進一步治療,目前也有多種治療方式可供選擇。只要與醫師保持良好溝通,積極配合定期檢查,多數患者能維持正常的生活。
(延伸閱讀/甲狀腺結節怎麼吃?「巴西堅果」補硒有幫助,別碰豆製品、十字花科蔬菜?可參考這篇文章的完整介紹)
(本文轉載自2025-08-23 健康醫療網)
專欄簡介: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即日起「健康醫療網」將與「健康遠見」網站共同合作,將為讀者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深入、最樂活的多元健康資訊。
了解更多資訊,可至健康醫療網官網查詢:【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