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

研究曝延緩認知衰退秘訣!每週1次舉手之勞,降低慢性壓力傷害大腦

【專家觀點】
研究曝延緩認知衰退秘訣!每週1次舉手之勞,降低慢性壓力傷害大腦 研究曝延緩認知衰退秘訣!每週1次舉手之勞,降低慢性壓力傷害大腦。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編按:一份發表於國外知名期刊《社會科學與醫學》期刊,針對 3 萬名中老年人,長達 20 年的研究發現,每週只要做一次「舉手之勞」,就能顯著減緩 15 % - 20 % 的認知衰退、延緩大腦退化。究竟想要幫腦袋抗老化該怎麼做?一起跟著臨床心理師柯俊銘,來看看具體方式有哪些吧!

「你好我也好」,美國研究:常從事助人行為可延緩大腦認知衰退

人一旦上了年紀,最常抱怨的就是做事容易忘東忘西,反應變慢,腦力大不如前。然而,一份最近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社會科學與醫學》(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的報告指出,只要能常幫助他人,此舉似乎就有延緩認知衰退的作用,值得大家參考。

該研究由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人類發展暨家庭科學系的助理教授韓世黃(Sae Hwang Han)博士所主持,其在國家老化研究所等單位的資助下,和麻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的學者合作,針對一項名為「國家健康和退休研究計畫」(註:受訪者全為中老年人,人數超過 3 萬人,追蹤時間達 20 年)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

結果發現,每周投入 2 到 4 小時助人,不管是從事志願服務,也就是擔任志工,或是非正式的作為(如幫忙他人提袋子、搬重物、照顧孩子、繳費、醫院掛號或採買生活用品等「舉手之勞」,都能顯著減緩 15 % - 20 % 的認知衰退。而這樣的舉動對大腦認知功能帶來的好處也並非只是短期效果,而是隨著時間推移逐漸累積,具有持久性。

freepik圖/freepik

當我們對他人伸出援手,有助身體開啟「減壓閥」降低慢性壓力

探究原由,研究者認為經常助人能有效卸載體內的慢性壓力。慢性壓力引發的炎症會傷害大腦,認知衰退和失智症都和其有密切關係。當我們對他人伸出援手时,身體仿佛找到了一個「減壓閥」,能降低這種壓力帶來的生理損耗

另外,助人行為還能鞏固社會連結,對抗孤獨感。人是群居的動物,强大的社會連結就像给大腦穿上了一層「金鐘罩」,能夠提供心理、情感,甚至是認知上的保護。所以,當熱心助人時,不僅幫助了對方,也在積極地給自己「充電」,讓大腦保持年輕活力。

「施比受有福」退休老後有意從事志工、志願服務?先考慮這4事

正所謂:「施比受有福」,平時看似微不足道的善舉竟隱藏着延緩大腦退化的强大力量。想要老來腦筋依然靈活,不妨就從常做好事,樂於助人開始,而當志工會是不錯的選擇。

若有意從事志願服務,建議先思考以下幾個面向:

1.興趣:喜歡與人互動?喜歡教學?或偏好文書整理等靜態工作?

2.專長:是否有醫療、教育、語言、法律、手工藝等專業?

3.體力狀況:可以長時間站立?適合戶外活動嗎?

4.時間安排:每週可以參與幾小時?固定或彈性?

待確認個人狀態後,上網查詢政府相關平台(如台灣「志願服務資訊整合平台」,或是各縣市的社會局或銀髮志工專區),當然也可以直接聯絡非營利組織 (如家扶基金會、慈濟、伊甸基金會、紅十字會等),了解有無參與救助的機會或管道。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柯俊銘)

👉 加入健康遠見 LINE方帳號,最新健康保健議題不漏接!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