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關節炎病人可以做重訓嗎?台大醫揭關鍵,能但大多數人做錯了

【專家觀點】
關節炎病人可以做重訓嗎?台大醫揭關鍵,能但大多數人做錯了 關節炎病人可以做重訓嗎?台大醫揭關鍵,能但大多數人做錯了。freepik by yanalya

編按:關節炎病人也能進行重訓嗎?許多關節炎患者會期望透過運動鍛鍊,來強化肌肉、改善關節穩定性,藉此打破疼痛與無力的惡性循環。但對此醫師指出,關節炎治療除了藥物,可結合肌力訓練與核心肌群運動,但務必循序漸進、量力而為,才能有效提升肌肉強度並避免運動傷害

個案分享

李小姐,66 歲,身材微胖,在公家機關上班,退休前幾升任科長,工作負擔更吃緊,平時未注重運動保健。李小姐從 55 歲開始,罹患三高症候群,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長期都靠藥物治療。退休後開始出現膝關節炎的症狀,兩膝內彎,關節腫脹積水。

李小姐認真考量醫師和營養師建議的運動和飲食保健,看到朋友維持很好的身材和體能,很是羨慕,決定一定要好好整頓一下身體,因此她跟著朋友去做重訓,兩週下來,她覺得膝部持續緊繃痠痛。

李小姐回想認真做深蹲動作時,更為嚴重,但她以為朋友都做得來,自己也不能太漏氣,所以常常忍痛做運動;因為情況未見好轉,到骨科門診接受檢查時,醫師診斷為膝關節炎急性疼痛,提醒她要適當休息、穿護膝和服用止痛藥物,且安排物理治療,目前症狀已有日漸改善,並開始恢復較輕度的運動。

重訓須考量體能量力而為,遵守正確姿勢才能避免運動傷害

一提起重訓,許多人可能會立即想到啞呤和深蹲,腦海裡會浮現出身材健美教練的標示範動作;深蹲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整體的身體機能,尤其可增強核心肌群和臀膝肌群的肌力,包括股四頭肌、股二頭肌、臀大肌等,增加關節和脊椎的穩定度,大家聽完後都會躍躍欲試。

但必須考量自己的體能,並且量力而為,適可而止,遵守正確的深蹲姿勢來練習,才能避免運動傷害。許多人急於求功,尚未完成初階即妄想立竿見影,結果發生損傷,引起疼痛,得不償失,到骨科門診的關節炎病人,有不少是發生這種情況才來求診的。

關節炎病人的肌肉運動要循序漸進,才能達到功效。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圖/關節炎病人的肌肉運動要循序漸進,才能達到功效。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關節炎病人想練肌肉、核心?運動要循序漸進,才能達到功效

由於關節炎具有多種因素,且會交互影響,病人常希望用藥物或關節注射治療,即可藥到病除,但事實上很難如病人所願。以膝部的退化性關節炎為例,病人的關節結構已發生損傷,如關節軟骨磨損、半月板破裂、關節囊和韌帶鬆弛、關節不穩定,且常合併積水和疼痛,加重關節的功能障礙。

關節炎病人常會出現肌肉無力,長期疼痛讓病人未能合適運動,造成肌肉萎縮,加重肌肉無力,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專家們主張運動有利改善病情,常被強調的是核心肌群和臀膝肌群的運動,但若是急於求成,反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害。關節炎病人的肌肉運動要循序漸進,才能達到功效。

關節炎患者施行運動治療不宜過急,要有耐心、恆心和小心

施行運動治療時,要讓病人有信心,耐心、恆心和小心;病人應該相信治療的益處,且在症狀穩定下,逐漸得到治療益處,不宜操之過急;要配合適當的熱身操、收操、休息和冰敷等,才可避免傷害

治療過程中若出現關節疼痛加重且持續時,即必須審慎檢視,是否在重訓時的姿勢不正確、運動太久或過量,及時調整運動強度或變換運動項目,以免加重發炎的關節的症狀。

李小姐的朋友們並未必有同樣的關節炎,做運動當然合適。此外,整合多項運動,如有氧運動和伸展運動,也有助於改善症狀,發揮運動效果。在關節發炎期間,應避免對發炎關節進行重訓,以免加重病情

對於運動療法的預期,可分為病人個別對結果的期待,或是一般概念化的期待,兩者並不完全相同;評估治療後的滿意度、症狀、功能障礙、和生活品質等結果時,有時雖符合一般人的標準,但未必盡如病人的個別預期,結果產生失望,這種情形在關節炎病人相當普遍。

病人對治療的預期過高,反而導致治療後的更大失望,降低治療的滿意度,必須溝通讓病人不要持有過高期待,才能讓運動療法得到適當的評價。

(延伸閱讀/膝關節炎纏身,上年紀還有機會告別蹲下膝蓋痛嗎?可參考這篇文章的完整介紹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