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老

家住老公寓、透天厝?上年紀爬樓梯預防跌倒,上樓下樓這樣做保安全

【專家觀點】
家住老公寓、透天厝?上年紀爬樓梯預防跌倒,上樓下樓這樣做保安全 家住老公寓、透天厝?上年紀爬樓梯預防跌倒,上樓下樓這樣做保安全。freepik by vladimirpolikarpov

編按:上年紀後,家中的樓梯往往是潛藏風險的地方,若忽視安全,跌倒後可能造成骨折、挫傷,甚至影響生活自理能力。尤其舊式公寓或透天厝常見樓梯狹窄、踏板淺、坡度陡等問題,再加上潮濕環境或照明不足,更容易在上下樓梯時跌倒受傷。專家提醒長者,隨著年齡增長,肌力與平衡感會逐漸下降,使得爬樓梯變得危險。因此,銀髮族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的上樓梯與下樓梯習慣,如善用扶手、慢步移動不急躁、必要時配合手杖輔助,並配合肌力與平衡訓練,才能確保登梯安全,避免跌倒意外發生。

個案分享

陳先生,67 歲,身體健康狀況還算好,退休後生活規律,在清晨都會到居家附近的公園做運動,陳先生的家是一間 4 層樓的透天厝,從年輕開始他每天都要爬樓梯到 4 樓睡覺;透天厝的樓梯較窄,舊式樓梯的踏板較淺,而且坡度較大,雖然在不久前翻修時,特別在踏板前緣加裝防滑貼條,但陳先生還是覺得有點不安全。

最近幾天連續下雨,室內有些反潮,地板、牆面和家具表面都顯得潮濕,擦拭後還是未見改善;幾天前天氣放晴,陳先生在清晨起床,準備下樓到公園做做操,在下樓梯時,一不小心,從階梯上滑落下來,撞到右手腕和足踝,撞擊部位立即腫脹起來,家人將陳先生送去急診接受檢查,發現右手腕骨折,右足踝挫傷,醫師建議腕部骨折手術,手術後並安排復健、冷敷和止痛藥治療,經過治療後,陳先生的情形明顯改善,目前正在康復中。

淺談年長者在家爬樓梯可能傷害與安全要訣

現代的居住環境,與樓梯息息相關,尤其在都市的居民,日常生活上下樓梯的機會很多,基本上需自立上下樓梯,樓梯成為發生跌倒的常見地點。

樓梯跌落事件會引起多種傷害,包括骨折、關節挫傷、軀幹挫傷、頭部外傷、腦震盪等,嚴重者可能致命。本文主要分析年長者在家爬樓梯時的安全要訣,戶外環境和公共場所的樓梯種類繁多,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老式公寓或透天厝樓梯特色

老式公寓或透天厝的樓梯特色簡述如下:

1.窄長型老式透天厝,為增加房間面積,室內樓梯佔用較小間,使樓梯較陡、較窄且踏板較淺,有些未加裝扶手或防滑條,未加裝明亮電燈,在清晨或黃昏時,樓梯間顯得昏暗,這些都是引起跌倒的風險因子。目前新屋樓中樓會裝設室內樓梯,雖然設計上已有改善,但對年長者而言,仍然是相當大的挑戰。

2.低樓層的老式公寓並沒有裝設電梯,住戶必須使用樓梯來出入,這類公寓樓梯為公共使用空間,通常會有較大的樓梯間,住戶會比較注意維護和安全,但若出現年久失修,或堆放雜物的情況,應注意安全。

3.樓梯相關事故的常見原因為樓梯踏板年久失修、踏板表面受損或不規則,都會引起絆倒而受傷,經常定期檢查台階磨損,及早更維修,才能提升樓梯安全。

預防跌倒,爬樓梯時要善用扶手和欄杆,以增加身體上升和下降時的平衡。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預防跌倒,爬樓梯時要善用扶手和欄杆,以增加身體上升和下降時的平衡。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銀髮族登梯時的4防跌要訣

年長者在上下樓時時,須注意安全守則,預防樓梯相關跌倒事故;想要保有矯健身手,平時應重視體能訓練,增強肌肉力量,訓練平衡功能和協調功能,讓四肢和軀幹在往上或往下移動時,維持平穩的重心,才能如願。茲建議一些要訣如下:

1.爬樓梯時應該要慢慢來,不要著急,才能保持重心,維持上下樓梯時的平衡;

2.爬樓梯時要善用扶手和欄杆,以增加身體上升和下降時的平衡。

3.有些關節炎或骨折的年長病人,需使用手杖來協助時,也可利用手杖來幫忙,

上樓次序為:

扶著欄杆

抬起健側腿上踏板

用手杖上踏板

再用弱側腿登上階梯。

下樓梯次序時:

▋扶著欄杆

手杖放到下一階踏板

弱側腿踏下

健側腿踏下階梯。

4.生病後(如中風、骨折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即使在平地行走,身體重心也會不穩,影響上下樓梯的能力,此時應參與復健訓練,改善爬樓梯的能力,但須量力而為,循序漸進,適可而止,才是上策。

最後,請記得可以搭乘電梯時,盡量搭乘,有人幫忙時,盡量請求協助,才是上策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楊榮森)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