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心流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高度專注又愉悅的心理狀態。心理師解釋,當人完全投入學習、運動或創作時進入心流狀態,有助讓緩解壓力、調節情緒調節,甚至增強認知功能。但想培養進入心流的能力該怎麼做呢?心理師分享 8 大日常技巧,適度練習將大大提升生活品質與幸福感。
前些時候有個韓國節目「黑白大廚」頗受好評,因高收視率確定將開拍第二季。從螢光幕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參賽者精心準備各道佳餚,注意調味、火候和擺盤時,他們會完全沉浸在烹飪的每個細節,並從中感到滿足,獲得成就感,享受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分組較勁時,每個人也都是心無旁騖,除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發揮最大效能外,和其他成員更是合作無間,集思廣益,一起解決各種問題,全程充滿熱情和活力,究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心流(Flow)對心理健康有積極性影響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心流」(Flow),意即當人們投入某項事務中所經歷的一種高度專注和愉悅的經驗。由於行動與意識融合,處於渾然忘我的狀態,對時間的感知往往會變得模糊,覺得過得特別快。
心流可在運動、藝術創作、課業學習、工作與遊戲等活動中出現,且被認為對提升個人生活質量、創造力和職場表現具積極性影響。
而諸多文獻也證實,心流對心理健康也能帶來好處,如緩解壓力、調節情緒、增進幸福感受、強化自我效能和改善人際關係、認知功能等。
養成需要時間,8招培養進入心流的能力
要培養進入心流的能力,可透過一系列的習慣和認知調整來實現。專家建議可嘗試以下方法,創造有利的條件,幫助自己習得:
◎設定目標:
進行任何活動前,不管是短期或長期目標應具體、明確且可達成,當清楚知道要做什麼,本身會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保持平衡:
選擇的任務需具挑戰性,但又不至於過於困難。若覺得太容易,試著加入挑戰元素;若太難,不妨先進行基礎訓練。
圖/Pexels by Christian Diokno
◎減少干擾:
確保作業環境安靜和有充裕的執行時間,移除不相干的事物,避免被吸引而分心。例如,關掉手機或換成靜音模式。
◎專注當下:
只關心當下從事的活動,不要讓其他想法干擾思緒。平時可練習正念冥想,有助在分心時,有意識地將注意力拉回。
◎即時反饋:
無論是內部的自省,還是藉由外部的即時回饋都能幫助自己了解當前任務執行中的進展或成果,進而適當調整策略。
◎確認動機:
有興趣最重要,從事並非為了回報或獲得認可,純粹是自己喜歡的活動。當活動本身能帶來快樂,心流會更易發生。
◎建立自信:
坦然接受挑戰,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重心放在解決問題上。抱持正向、開放的心態,而非對結果過於焦慮或擔憂。
◎提高難度:
定期設定新目標,持續挑戰個人極限,不是留在舒適圈。這樣不僅能提升技能,也能讓活動引人入勝,更具吸引力。
心流能力的養成需要時間,但只要願意付出,堅持到底,相信將能讓您在各種情境中自然地進入心流,生活常保動力。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柯俊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