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會暈眩嗎?婦頭暈到只能扶牆走!醫囑「戒吃1物」治好多年怪病

自律神經失調會暈眩嗎?婦頭暈到只能扶牆走!醫囑「戒吃1物」治好多年怪病 自律神經失調會暈眩嗎?婦頭暈到只能扶牆走!醫囑「戒吃1物」治好多年怪病。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編按: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頭暈、暈眩與自律神經搖晃感等不適,往往讓患者難以正常生活中醫指出,若因長期壓力飲食失衡造成脾胃火力不足,便可能引發氣血虛弱、水濕不化,進而干擾神清,造成嚴重暈眩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本篇帶你掌握完整的自律神經失調中醫調理與生活改善策略。

50 多歲的梅女士,兩年前開始反覆頭暈,甚至曾暈倒扭傷腳踝,3 個月內因嚴重眩暈伴隨頭痛、噁心嘔吐四度急診,生活與工作受影響,曾看過多科醫師,多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建議她減壓與充足睡眠,但效果不佳。直到半年前轉求中醫調理,並調整作息、運動與飲食,才擺脫頭暈頭痛,體力與氣色都明顯改善。

收治個案的馬偕醫院中醫婦科主任瞿瑞瑩表示,患者就診時虛弱到須扶牆才能進入診間,坐下後更直接趴在桌上,聲音微弱、對話斷續,狀態極差。過去兩年間,她已看遍心臟內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婦產科及牙科,懷疑過是更年期或壓力所致,卻始終找不到真正原因。

常吃生冷食物致頭暈、脈象弱

瞿瑞瑩為其進行把脈,脈象顯示女子細弱無力,屬「虛脈」,伴隨臉色蒼白、步態不穩及視線模糊,顯示氣血極度不足。

進一步問診發現,患者因工作忙碌食慾不佳,常以生菜水果代替正餐,逐漸形成「虛寒體質」;再加上壓力與缺乏運動,血液循環惡化,演變成嚴重眩暈與虛弱

瞿瑞瑩說明,中醫認為這是「脾胃火力不足」,食物無法轉化為氣血,水濕滯留上擾腦部,因而出現暈眩、疲倦、面色蒼白等症狀。

每週 2 次泡腳或泡澡,促進血液循環。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每週 2 次泡腳或泡澡,促進血液循環。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中藥調理助恢復脾胃消化功能

瞿瑞瑩指出,頭暈在治療上,中醫以「溫陽健脾、利水化濕、活血通絡」為主,透過中藥調理,讓脾胃恢復消化與產生能量的功能,把身體裡多餘的水分代謝出去,並改善血液循環,只靠生活作息與飲食調整,就能維持健康狀態。

梅小姐接受中醫治療 4 個月期間,飲食上避開生冷食物,增加蛋白質攝取,並注意頭部保暖,每週 2 次泡腳或泡澡,促進血液循環。

體力恢復後,她先以坐姿腳踏車訓練,再進展到滑步機,強化心肺與肌群,原本少流汗的體質,隨著循環改善不僅暈眩消失,運動時還能大汗淋漓,體重更因祛濕排水而減少 3 公斤。

大病初癒建議1招運動

馬偕醫院復健科醫師陳麗如表示,大病初癒想要恢復運動習慣,千萬不要躁進,建議先從較為緩和與不具衝擊性的運動開始練習,可先採取坐姿訓練下肢肌力,例如:以沙包裹在腳踝練習抬腳運動,或用坐式腳踏車練習肌力與增加心肺功能,訓練時間可以由 15 分鐘進而 20 分鐘、30 分鐘,初次嘗試時要有旁人在場,待運動習慣養成後,可以視個人情況與耐受度漸進式增強,運動強度要以「有點喘,但還能講話」的程度較佳。

此外,陳麗如提醒,在進行主要運動之前,最好有 5 ~ 10 分鐘的暖身運動,主要運動結束後,再保留 10 ~ 15 分鐘的緩和和拉筋運動。若不想增加下肢關節負擔,可以採取水中運動或固定式腳踏車運動,滑步機、橢圓機也是訓練下肢肌力與心肺功能很好的運動方式。

(優活健康網 馮逸華 報導,原文標題為:婦自律神經失調,暈到只能扶牆走!醫囑「戒吃1物」治好多年怪病

延伸閱讀常見6種頭暈症狀,醫警告「這1種最嚴重」恐中風前兆

專欄簡介:《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更多內容請至【Uho優活健康網】/【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