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

寒流報到?防降溫胸悶心悸、心肌梗塞,中醫師推「冬天養心三寶」

寒流報到?防降溫胸悶心悸、心肌梗塞,中醫師推「冬天養心三寶」 寒流報到?防冷空氣南下全台跳水式降溫胸悶心悸、心肌梗塞,中醫師推「冬天養心三寶」photoAC by minaa_key

入冬第一波寒流報到?中央氣象署指出,今週一 11 月 17 日晚間起,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將直撲台灣,將跳水式降溫,氣溫急速下降,周二至周四清晨,白天僅約 19 度(°C),低溫可能跌破 15 度以下,周六冷高壓東移後才明顯變暖, 3 地區也要注意局部大雨!中醫師也提醒,「寒為百病之源」氣溫驟降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為避免胸悶、心悸、心肌梗塞、心臟病找上門務必留意做好冬天保暖養心工作。

冷空氣南下全台跳水式降溫!氣象署:週三、週四最冷,3地區防大雨

根據最新氣象模式模擬顯示,週一北部白天最高溫還有 27 度(°C),但入夜後將迅速下滑至 17 度(°C)左右,氣溫跌幅高達 10 度;氣象署更預測本週三 19 日、週四 20 日最冷。

且這波冷空氣帶來大量水氣,周一、周二易致北部與東北部出現明顯降雨,局部地區如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宜蘭等三地,可能會有短時大雨發生,建議外出攜帶雨具。

寒流定義
關於寒流的定義,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章指出,有些氣象學家規定,由於冷空氣侵入造成的降溫,在一天內達攝氏 10 度以上,就叫做寒流;也有一些氣象學家認為,平地上地面氣溫降到攝氏 10 度以下,就叫做寒流。因為後者會造成嚴重的寒害,所以在台灣採用後者所定的標準比較適宜。

氣溫驟降,是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心臟病、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圖/氣溫驟降,是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心臟病、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冬天防氣溫驟降心臟病猝發!中醫教保命你「暖身三法」調整氣血循環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指出,氣溫驟降,是心臟病、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根據醫學觀察,每年冬季因胸悶、心悸、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就診的患者會明顯增加。

中醫認為「寒為百病之源」,天冷時血管收縮、氣血運行不暢,心臟負擔加重,因此冬天護心如何讓身體「由內而暖」成為保命關鍵。中醫強調「陽氣主溫煦」,陽氣足,血脈就能流通,全身自然溫暖。除了穿衣保暖,更要從體內調整氣血循環。

中醫常見保暖三法包括:艾灸(神闕穴、關元穴、足三里穴)、熱食補陽(適量攝取生薑、桂枝、紅棗、羊肉湯等溫補食材)及溫水泡腳或拍打經絡,都能幫助手腳與末梢血管升溫。

什麼人容易心肌梗塞、心臟問題特別多?中醫:體質寒、血瘀者要當心

吳宛容也進一步說明,中醫所謂的「寒」並非單指天氣冷,而是陽氣不足、循環不暢的狀態。體質虛寒者常見怕冷、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這就是「心陽虛」的表現。若再合併飲食油膩、壓力大、情緒鬱悶,則容易形成「痰濁」或「血瘀」體質,讓心臟循環更不順暢。

心臟病先兆!手腳冰冷、臉色蒼白發青?小心這些潛在心臟病初期症狀

從外表、外在表現上,中醫也能觀察出心臟病先兆警訊!吳宛容指出,臉色蒼白或臉色發青、唇色紫暗、舌頭發黑有瘀斑,都是「心血運行不暢」的信號。若患者在問診中出現「容易驚、胸口空、活動後氣喘」等現象,則往往是心氣不足或心陽虛的表現,也要特別「當心」。

至於「老一輩常說自己『心臟沒力』,在中醫角度多半是心陽不足。」吳宛容說,陽氣是推動血液的動力,若陽氣虛,血無法順利流動,就會造成手腳冰冷、臉色白、心悸、容易疲倦。中醫治心,除了補血,更重在「溫養陽氣、通暢心脈」,簡單來說,心臟沒力=陽氣不足,養心先養陽!

冬天天冷想讓手腳暖起來、促進血液循環,可每日以艾草泡腳或桂枝泡腳 10 分鐘。photoAC by ブーコ圖/冬天天冷想讓手腳暖起來、促進血液循環,可每日以艾草泡腳或桂枝泡腳 10 分鐘。photoAC by ブーコ

天冷胸悶心悸別輕忽!除打119快按內關、勞宮、少衝3急救保心穴道

若冬天、天冷時突然感到胸悶或心悸,吳宛容也提到,除了第一時間立刻撥打 119 呼叫救護車求救,若救護車還沒來期間,可按壓以下 3 急救保心穴位。同時應放鬆衣領、深呼吸並保持身體溫暖,等待救援到來。

內關穴:手腕橫紋上兩寸,能平心安神、緩解胸悶;

勞宮穴:手掌心中點,可鎮靜、緩解焦慮;

少衝穴:小指尖,有助暫時穩定心律。

冬天養心怎麼做?中醫師帶你從飲食、泡腳、飲食到生活節奏一次看懂

中醫有句話「溫通則不痛,陽行則氣血自達」。想讓手腳暖起來,可每日以艾草泡腳或桂枝泡腳 10 分鐘,搭配按壓太溪穴、湧泉穴、勞宮穴等穴位促進循環。

飲食方面,吳宛容建議多吃紅棗、龍眼肉、蓮子、核桃、山楂等食材,既能補氣養血、又能護心安神;少吃寒涼與油炸食物,保持良好睡眠與穩定情緒,都是預防冬天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關鍵。

中醫師小叮嚀:

吳宛容也重申,「心臟病的關鍵不只在血管,更在氣血是否順暢、陽氣是否充足。」冬季防心臟病,除了控糖、控脂,更要「養氣、養陽、養心神」。當體內的陽氣旺、血脈通,身體自然能抵禦寒冷,也遠離突發的心血管危機!簡單來說,天冷時保持溫暖、適度運動、早睡早起,是最實際的「護心三寶」。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