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有哪些?詳解3類型膝關節退化中醫治療方法

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有哪些?詳解3類型膝關節退化中醫治療方法 退化性關節炎症狀有哪些?詳解3類型膝關節退化中醫治療方法。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膝蓋痛、關節痛總是反覆發作?小心可能不是單純痠痛,而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徵兆!退化性關節炎不只長者才有,女性、肥胖者、曾經受傷者都屬高風險族群,隨著膝關節退化、軟骨磨損,就會出現僵硬、卡卡、站起困難等典型症狀。中醫視此為「痹症」,多因風寒濕侵襲、氣血不足或肝腎虛弱所致。透過中藥調理、針灸及改善生活習慣,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膝關節退化造成的活動受限。想了解退化性關節炎成因、中醫治療方式與症狀分類,本篇帶你一次掌握。

女多於男,不只年紀大!退化性關節炎成因還有這一些

關於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原因,初鳴堂中醫診所周大翔中醫師指出,根據統計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確實會隨著年齡的升高而遞增,女性又比男性常見。但關節脆弱和關節的負重,仍是退化性關節炎2個最主要致病因子,另外也與年紀、性別、種族、基因、營養狀態、關節受傷史、關節力線不良校準、本體感覺缺乏和肥胖有關。

周大翔進一步解釋,退化性關節炎屬於漸進性關節退化疾病,成因與關節內結構產生病理性改變,包括透明關節軟骨流失、軟骨下骨板增厚及硬化、關節周圍骨刺增生、關節囊拉伸,以及橫跨關節的肌肉無力有關。但無論是上述何者,誘發源頭都是因為關節缺乏一些保護機制而有所受傷導致。

6大退化性關節炎症狀一次看,全身部位都有可能發生

且值得注意的是,人體所有關節都可能會產生退化性關節炎!周大翔說明,最常見的關節是在一些負責負重的關節,和一些常使用的關節,例如膝關節、髖關節、脊椎和手關節。其中,手部最常見發生的退化性關節炎位置在遠端指間關節、近端指間關節或是第一腕掌關節,發生在掌指關節的機率則較小。因此,退化性關節炎常以膝蓋、手指表現最為常見:

退化性關節炎症狀

1.慢性單一關節或是不對稱的關節疼痛(不會在休息或是夜間加重)。

2.可能會發生關節晨間僵硬,但通常持續時間小於30分鐘。

3.關節活動度減低,影響關節功能,例如:髖關節內旋異常。

4.關節穩定度降低。

5.關節發生形變,造成膝蓋外翻和膝蓋內翻。

6.主動或是被動活動時,關節會有撚髮音。

退化性關節炎看哪一科?淺談退化性關節炎中醫治療法

周大翔表示,若有上述疑似退化性關節炎的紅腫熱痛症狀出現,第一時間應至西醫抽血及影像學檢查,以利進一步診斷排除骨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結晶性關節炎。

至於中醫如何治療?周大翔解釋,中醫稱退化性關節炎為「痹症」,常見病名包括「骨痹」、「歷節風」。中醫認為關節疼痛、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風、寒、濕邪侵襲關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引起。常與年紀增長,年老腎虛、肝血不足,筋骨失養,骨節退化;久病入絡、瘀血阻滯,造成關節腫痛、變形有關。

中醫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會從體質及經絡下手,主要分成兩個方面:中藥及針灸。治療目的是緩解疼痛和減少因退化性關節炎造成的功能喪失,同時有助於減少止痛藥的使用。

退化性關節炎3類型症狀治療差異

風寒濕痹體質

症狀:關節痠痛、遇冷加劇、痛處固定。

治療: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濕熱痹體質

症狀:關節紅腫熱痛、遇熱更甚。

治療: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肝腎虛痹體質

症狀:久病關節變形、腰膝酸軟。

治療:補肝腎、強筋骨。

退化性關節炎會好?退化性關節炎針灸有效嗎?

周大翔指出,如上述所言,中醫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會從體質及經絡下手,因此臨床上也會依體質搭配對應穴位進行針灸或搭配艾灸治療,來促進經絡循環,臨床常見取穴穴道如下:

膝關節退化穴位

膝五針:鶴頂穴、犢鼻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足三里穴。

遠處穴位:

大腿:伏兔穴、膝關穴。

小腿:足三里穴、三陰交穴、懸鐘穴、太衝穴。

手關節退化穴位

手掌:合谷穴、八邪穴、陽池穴、局部取穴。

手臂:內外關穴、曲池穴、尺澤穴、曲澤穴。

中醫師小叮嚀

除了尋求專業中醫師辯證論治,依循體質進一步調理外,日常生活保健上也應多注意下列7件事。

1.過重者宜減重。

2.減輕疼痛關節負重。

3.鍛鍊/訓練核心肌群,及關節對位之等長運動。

4.熱敷、紅外線、泡澡有助於關節循環。

5.建立正確站姿、坐姿、睡姿。

6.不久坐、久躺臥。

7.避免食用寒涼生冷、濕氣重的食物,如冰飲、生菜沙拉、生魚片等。

(延伸閱讀/對抗老化從雙腳開始!9個簡單站姿瑜伽動作,提升肌肉關節支撐力

👉 加入健康遠見 LINE 官方帳號,最新健康保健議題不漏接!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