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

保健食品吃過量了?長期高劑量補充,恐引發毒性、增腎結石等健康風險

保健食品吃過量了?長期高劑量補充,恐引發毒性、增腎結石等健康風險 保健食品吃過量了?長期高劑量補充,恐引發毒性、增腎結石等健康風險。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編按:維生素C、鈣片等保健食品可以常吃嗎?營養師提醒,不少人誤以為天天吃保健品更健康,但過量反而可能傷身,增加腎結石、傷腎風險,甚至引發毒性或與物產生交互作用。營養師強調,大多數營養素其實可從天然食物獲得,只有孕婦、素食者、年長者等族群,才需經專業評估再補充;若飲食均衡、無特殊需求者,不必依賴營養補充品等補充劑。

俗說「預防勝於治療」,如果不想生病吃藥,吃保健食品是不是可以加強預防?現年 73 歲的前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近日分享:「全世界沒有健康食品。」他從來不吃健康食品,養生全靠運動、固定時間就寢,也不喝酒。

國人愛吃保健食品,出國一定到藥妝店掃貨,維他命、鈣片、葉黃素榜上有名。資深營養師黃書宜表示,天然食物中含有多種營養素與植化素,蔬果、肉類、全穀雜糧類、乳品等,以自然比例存在,彼此協同作用。而且天然食物因為沒有加工流程、添加物的影響,較不易因單一營養素過量而引發副作用。

保健食品百百種,吃錯、亂補反而可能會傷腎或增加其他疾病風險,造成身體負擔。黃書宜指出,過量補充恐傷害身體,甚至引發毒性或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她以維生素C為例,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約為 100 毫克,耐受上限為 2000 毫克;長期透過高劑量保健品補充,可能造成惡心、腹瀉,甚至腎結石。

黃書宜強調,正確觀念應該是建立均衡飲食,正常情況下大多能於日常飲食中補充足夠的必須營養素。怕缺維生素C?可多吃芭樂、奇異果、柑橘,不僅能避免一次過量,還能同時獲得膳食纖維與多種植化素。一天半顆芭樂或一顆奇異果就夠,搭配全穀類及優質蛋白質、高纖蔬果,吃出健全的身心狀態。

什麼時候需要補充保健品呢?黃書宜表示,特殊族群或疾病等因素,身體特別虛弱。孕婦、素食者、年長者等,可能因飲食限制或吸收率降低,需要補充鐵、B12、鈣等。另外,感冒、手術後或長期壓力下,身體對維生素C、鋅、蛋白質的需求可能高於平常,可在醫師或營養師評估下補充。

營養補充品並非完全不能吃,而是「根據需求補充」,黃書宜提醒,比起單獨攝取營養品,均衡的飲食模式對健康更有幫助,最理想的營養來源為自天然食物。不同的疾病適合的營養品也大不相同,要選擇適合的保健食品,應先諮詢醫師、營養師,搭配抽血檢查以及病史,避免吃錯或補過頭

延伸閱讀
熱帶擾動最快今增為熱低壓 明起冷心低壓接近不排除下冰雹大雷雨
9月1日起養雞協會自報產地價 今起蛋價調漲2元
蛋殼掉進蛋液裡怎麼辦? 日本職人曝妙招:一支筷子就解決

本文轉載自2025.08.17「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