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甲狀腺失調恐引發高血脂!中醫師:這樣做重建代謝平衡

甲狀腺失調恐引發高血脂!中醫師:這樣做重建代謝平衡 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低下,甲狀腺失調恐引發高血脂!周宗翰中醫師:這樣做重建代謝平衡。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睡眠與作息紊亂,甲狀腺疾病愈來愈常見!臨床上不少患者在例行健檢中被發現「高血脂」,進一步檢查才知道背後的主因竟是甲狀腺功能異常導致。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無論是甲狀腺亢進、甲狀腺低下,甲狀腺與人體代謝息息相關,它像「人體油門」,一旦失衡,脂肪代謝也會受到影響。中醫在治療上強調「調氣血、顧臟腑」,能在西醫治療之外,協助身體恢復內分泌與代謝的平衡。

甲狀腺失調症狀有哪些?為何引起高血脂?

周宗翰指出,這類甲狀腺失調患者常見症狀包括,怕冷或怕熱、體重變化異常、疲倦、情緒不穩、心悸、便祕或腹瀉、掉髮等。許多病人以為只是生活作息不佳,卻忽略了背後是「內分泌失調」在作祟。

至於為什麼甲狀腺失調會引起高血脂?周宗翰解釋,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能促進身體代謝、加速脂肪分解、調節膽固醇利用率。

當甲狀腺功能低下時,人體的代謝速率也會跟著下降,脂肪分解變慢,血液中的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就容易升高。若甲狀腺功能亢進/過高,雖然代謝變快,但長期處於過度亢奮狀態,也會造成能量耗損、肝膽負荷過重,導致血脂紊亂。

中醫如何看待「甲狀腺與高血脂」的關聯?

周宗翰提到,中醫並沒有「甲狀腺」這個名詞,但相關症狀早在古籍中已有記載,如「癭」、「氣癭」、「瘿瘤」等。中醫認為,此病核心在於「氣機鬱滯、痰濁內生、肝脾失調」——情志不暢則肝氣鬱結,影響脾胃運化,使痰濁、瘀血積於頸項或體內,導致代謝異常與脂質失衡。

高血脂在中醫理論中屬於「痰濁」範疇。痰濁不僅指可見的痰液,更指代謝產物無法順利排出、在體內淤積的狀態。若再加上氣血運行不暢,脂質更易滯留血管中,引起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

甲狀腺失調:4大常見中醫證型與調理原則

那麼甲狀腺失調治療,中醫如何處理呢?周宗翰表示,甲狀腺失調一般可分為肝鬱痰阻、脾虛痰濕、氣陰兩虛、陰虛火旺 4 大類型。而根據類型成因的不同,在症狀表現及中醫調理方藥上也會大相逕庭:

甲狀腺失調1/肝鬱痰阻型

症狀:情緒緊張、壓力大者常見。表現為頸部腫脹、胸悶易嘆氣、脅肋脹痛、口苦口乾。

治療方法:疏肝解鬱、化痰散結。

中醫常用方藥:逍遙散合海藻玉壺湯加減,佐以柴胡、郁金、昆布、夏枯草。

甲狀腺失調2/脾虛痰濕型

症狀:飲食不節、嗜甜油膩者常見。症見倦怠肥胖、腹脹、便溏、舌苔白膩。

治療方法:健脾化痰、利濕降脂。

中醫常用方藥:二陳湯加茯苓、澤瀉、陳皮、白朮;可搭配山楂、荷葉促進脂代謝。

許多甲狀腺失調與情緒壓力密切相關!photoAC by webbiz圖/許多甲狀腺失調與情緒壓力密切相關!photoAC by webbiz

甲狀腺失調3/氣陰兩虛型

症狀:常見於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低下)或長期服藥後體虛者。症狀為怕冷、乏力、心悸、皮膚乾燥、便祕。

治療方法:益氣養陰、調補脾腎。

中醫常用方藥:生脈散合六味地黃丸加減,配以太子參、麥冬、枸杞。

甲狀腺失調4/陰虛火旺型

症狀:多見於甲狀腺功能亢進者(甲狀腺亢進)。症狀為心悸多汗、易怒、口乾咽燥、睡眠不安。

治療方法:滋陰清熱、平肝潛陽。

中醫常用方藥:知柏地黃丸加夏枯草、牡蠣、龍骨,有助穩定情緒、緩和代謝過快。

甲狀腺失調中醫治療策略:調臟腑、穩代謝、降血脂

中醫治療甲狀腺失調講求「辨證論治」!周宗翰表示,臨床會依照甲狀腺功能高低與血脂指數差異,制定個人化方案。

除了內服中藥,也常搭配針灸與耳穴療法。針灸可選取太衝、足三里、三陰交、氣海、天突等穴,調整內分泌、促進代謝;耳穴療法可刺激交感、內分泌、肝膽區域,幫助調脂降壓。

此外,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也是治療關鍵。中醫主張「藥食並行」,建議少食油炸、甜食、精緻澱粉,多攝取蔬菜、燕麥、黑豆、山藥、枸杞等能健脾化濕、滋補肝腎的食材。

甲狀腺失調與情緒壓力相關!調心為本,氣順則血行

許多甲狀腺失調與情緒壓力密切相關!周宗翰也進一步強調,「肝主疏泄」,情志鬱結會影響全身氣機,導致痰濁、血瘀。

建議養成規律作息,避免熬夜與過勞,每日可練習腹式呼吸或靜坐冥想,讓肝氣得疏,內分泌自然平衡。

甲狀腺失調從體質調整出發,重建健康代謝回到正軌

周宗翰分享,甲狀腺功能異常引起的高血脂,並非單純的「脂肪問題」,而是身體整體代謝與氣血失衡的表現。

中醫治療講究整體觀,透過辨證調理、針藥並用與飲食修養,能幫助患者穩定甲狀腺功能、改善血脂數值,減少心血管風險。只要調氣血、顧脾腎、順情志,讓身體的「內在節奏」重新對準,代謝自然順暢,健康也能慢慢回到正軌。

👉 加入健康遠見 LINE 官方帳號,最新健康保健議題不漏接!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